来源:新京报
北京推行“河长制”至今已满三年,“守河人”为河湖生态带来新生机
10月末,北京的秋季进入尾声,北京的河湖秋意正浓。
捧河岩村书记郭义*望着密云区白河畔生长正茂的枫叶荻花,和河中游荡嬉戏的野鸭水鸟,想起几年前还被各种漂浮物、沿岸烧烤垃圾围困的白河,“做梦也想不到会有这么大变化。”
郭义*口中的“变化”缘起于年。从年起,北京市全面建立市、区、乡镇(街道)、村四级河长制,并将20个*府部门纳为河长办成员单位。自此,一场规模浩大的全新“河湖保卫战”正式打响。
“河长制的实施促成各级、各部门合力治水,破除了原来水环境管理条块分割的局面,建立起水环境属地化管理制度,实现河道、河岸责任统一,这让水污染源头治理变得更直接有效。”西城区城管委水务科科长高*辉说,他将河长制的实施视为水环境管理体制改革的一剂良药。
如今,北京市平均每10公里河段就有11名护河人员,每位河长通过手机就能将问题反馈给相关部门。这些守河人正为北京河湖生态带来新的生机。
白河边的守河人
临近11月,寒意渐浓,密云区石城镇捧河岩村进入了旅游淡季,但入冬前层林尽染的山貌和蜿蜒流淌的白河依然吸引着不少游客。
捧河岩村书记郭义*时常出现在白河边,检查河水、河边的灌木中有没有垃圾,看到沿岸的游客有人靠近河边拍照,郭义*会上前提醒不要近水,只能在步道和桥上观看。
今年62岁的郭义*已经是不少人的老相识,巡河时遇见了,相熟的人会寒暄一句:“郭老又来巡河啦?”
捧河岩村坐落于白河东岸两座断头山间,因两山似手臂捧着白河,故而得名。村前流过的白河自河北沽源县远道而来,孕育了当地宜人的山水风景,也为村子带来了得天独厚的旅游优势。全村经营着45家民宿,八成以上的村民吃着“旅游饭”。
年,郭义*担任起白河捧河岩村段的村级河长,与村内33个村民组成的保水队一起巡查白河,清理河道垃圾,检查乱堆、乱建、污水直排等问题。
根据北京市要求,村级河长每周至少开展1次巡查,郭义*给自己增加了任务量。捧河岩村负责的白河段全长9.8公里,在3月至10月中旬旅游旺季,郭义*每天巡查一遍,旅游淡季则改为两天一次。“白河流过捧河岩村就进入密云水库,我们这里相当于白河入库前的‘水龙头’,必须把好关。白河水清了,我们心里也舒坦。”郭义*说。
经过3年治理,如今捧河岩村的河道已经很少看到垃圾,从前各家民宿开设的河边烧烤摊、漂流等项目早已不见踪迹,每户民宿还与村子签订了保水责任书,承诺游客只观水不涉水。为了保障村民的收入,捧河岩村还为民宿户提供了相应的经济扶持*策。
经营民宿的谭凤卫回忆,最初取消了户外烧烤、漂流,民宿收入确实降低了。但后来白河环境变好,游客每年增加,加上村里对民宿的一些扶持*策,收益逐渐恢复起来。谭凤卫的妻子如今也是村里的保水员,每月能领到元工资。“收入有保障了,我们也希望看到白河越来越干净。”
年起,北京市全面建立市、区、乡镇(街道)、村四级河长制。据北京市水务局统计,目前北京市共有名乡镇级河长,名村级河长,余名护河员,平均每10公里河段拥有11名护河人员。此外,水污染防治方面国家考核北京市的25个水体断面,目前已无劣五类水体。
应运而生的河长制
北京河湖生态治理并非一帆风顺。
密云区石城镇书记何立*回忆,很多年前她就开始带着村干部巡河保水,希望治理河道漂流、河岸烧烤等污染水源的行为,但遭到了众多依水而建、靠河生财的民宿户以及游客的抵制。即使村干部反复沟通劝导,竹签、西瓜皮、塑料袋等垃圾还是时常出现在河道里,“捡垃圾的赶不及扔垃圾的,”何立*说,“巡河保水的经历让我意识到,水污染看似问题在河里,实际根源出在岸上。”
西城区城管委水务科科长高*辉深以为然。高*辉说,从前水务部门年年治污,但水污染现象屡禁不止,原因在于污染的源头是在岸上,如果岸上污染源不能有效治理,即使再增加投入,水环境质量也很难有质的提升。但当时水环境治理受到管理体制的制约,“水务部门管得了河里,管不了岸上,有心无力”,往往因为无权查处排污企业导致治理难上加难,不同部门、属地之间的协商经常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河长制”正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至年,北京市陆续发布《北京市河湖生态环境管理“河长制”工作方案》《北京市进一步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方案》,设立市、区两级总河长、副总河长,以及市、区、乡镇(街道)、村四级河长。管理机构设置市、区、乡镇(街道)河长制办公室,河长办成员囊括了市水务局、环保局、发改委、公安局、城管委等20个部门。
“河长制”破除了原来条块分割的局面,建立起水环境属地化管理制度,实现河道、河岸责任统一,给河道污染源头治理带来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高*辉回忆,去年一次检查中查出权属某国企的一条已废弃管道存在违规排污入河问题,调查后发现是其他单位将排污管道私自接到该废弃管道中偷偷排放。该国企负责人推诿称其他单位的问题不归其负责,公司资金存在困难等。
高*辉便通过河长办联系到检察院、生态环境局、环食药旅等七个部门协同治理,执法部门向该企业提出警示。最终,该企业3天内自行查明了违规排污的单位,封堵了排污口,并将信息向管理部门上报。“这个处理效率在以前是根本无法想象的。”高*辉说。
近年来,一些智能系统的投用进一步提升了河湖生态问题的处理效率。北京市为各级河长推出了“北京河长”App,软件可以看到巡河统计、问题统计、河长名录、河湖名录、重点任务、日常监督等内容,还能查询游河人数、雨水情等信息。河长可以查询北京河湖的各类信息,将发现的问题用图片、文字等形式反馈至平台,通知相应部门统筹解决,并查询进展。
从前需要人工逐级上报的情景一去不返了。北京市水务局河长制工作处处长宋磊介绍,未来北京市还将推广运用遥感检测、智能识别摄像头等,实现智能精准巡河,降低人力成本,提高问题解决效率。
志愿者的“威力”
在河长之外,越来越多志愿者也加入了巡河护河队伍,一起守护北京河湖生态。
西城区西海社区居委会主任陈书红如今是“西海护卫队”的一员,她和其余24名队员一起维护西海环境。
西海是西城区什刹海“三海”之一,又名“积水潭”,水面面积0.7平方公里,其水源主要来自密云水库及其沿途河湖以及降水。从西海流出的湖水将进入下游的后海、前海、北海和中南海,最终汇入筒子河。因此,西海水质的好坏对下游产生直接影响。
现在的西海湖水清澈,湖岸干净整洁。10月底秋意正浓,西海湖岸芦苇丛生,游客在岸上观景拍照,野鸭在水中游荡,不惧行人,一片祥和之景。不过,就在几年前,西海的水质还很糟糕,水面上经常漂浮着游人随手丢弃的垃圾。
陈书红回忆,从前西海是个垂钓园,常有垂钓爱好者带着食物饮料前来钓鱼,有人随手把食品包装袋、饮料瓶丢在岸上或扔进水里,还有周边居民拿着拖把来湖里涮拖布,“那时候西海的水很浑浊,从湖里还捞出来过旧鞋”。
年西海湿地公园建成开放,保护西海水环境成为当地一项重点工作。顺应这一契机,陈书红和西海社区24位居民自发组成了“西海护卫队”。
除了河长定期巡河,每天护卫队会派出5名志愿者沿着西海岸巡逻,每人带着长铁夹、网兜,捡拾垃圾、打捞漂浮物、清劝游客不文明行为。“护卫队每天盯防确实起到了作用,看到我们巡逻和劝阻,游客也不好意思乱扔了。这几年西海的垃圾逐年减少,西海还成了市民网红打卡地。”陈书红说。
根据北京市地表水功能区划,西海属于景观娱乐用水区,目标水质为III类,目前西海水质已经达标。
北京全面推行“河长制”后,朝阳区也发动志愿者参与保护河湖生态。近期,朝阳区小河长“水环境”线上直播课启动,朝阳区河长办、区水务局和团区委工作人员为孩子们带来了余场水环境主题直播课,课程覆盖40家朝阳区社区青年汇和部分中学。
“水环境”直播课是“朝阳群众小河长项目”的重点活动之一。朝阳区群众小河长项目负责人朱楠介绍,年,朝阳团区委和区水务局联合发起朝阳群众小河长项目,由朝阳区青少年担任小河长,保护身边的河湖。今年朝阳区还开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