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仙桥和望京,身为北京西城土著,过去我对这两处地名总是傻傻分不清。想起来不过都在朝阳区东北。后来望京异*突起,高楼林立,又有众多演艺名人的别墅,名气一大,酒仙桥三个字就更被“淹没”了。
“酒仙桥六街坊”“酒仙桥四街坊”
今天走进酒仙桥,一个叫“老街坊”的地名非常独特,在车水马龙的闹市中,你会被那里一整片陈旧的红楼吸引。被它的斑驳,苍凉震惊,为今日的北京还有这样一个被时间遗忘的角落而唏嘘……
红楼一律三层,方正,敦厚,还有尖尖的楼顶。一望便知那是五六十年代品质及其考究的建筑,受苏联老大哥的影响,房梁和屋檐下还留着西式雕刻的花纹。
要知道,当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很多零件都产自酒仙桥。那时它被称为“电子城”,像曾经的中关村一样是高科技,高技术,令人羡慕的地方。
上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百废待兴。酒仙桥在原苏联和民主德国的援助下,建起了我国第一座现代化电子管企业——北京电子管厂();而后又有了北京电机总厂,华北无线电器材厂(、、、、等)。很快,全国电子领域的高端人才都汇聚于此,酒仙桥电子工业区也初具规模。
在当时,这里各厂都有统一的职工宿舍____就是这片“老街坊”楼群。它们曾经是北京人都羡慕的高尚社区,在当时绝对算得上“独领风骚”。
然而时代向前,随着我国高科技的发展,产业更迭,酒仙桥一带的电子工业也纷纷落下帷幕……工厂转产的转产,关闭的关闭,老街坊宿舍区也跟着衰落到今天。
然而在众多“消失”的工厂里,最具代表的,也是最成功转型,名气大到全国人民都知道的,就是酒仙桥工厂。
该重新思考的
现在叫艺术区,因为它在朝阳区的酒仙桥大山子地区,所以又称大山子艺术区。
作为今天北京都市文化的新地标,身处老国营电子厂的厂区内,那包豪斯的巨大厂房与今天的现代艺术,刚好血脉相通,不谋而合。
最初,的艺术展有很多颇具先锋和探索性,无论画展还是装置艺术,无论工作室还是室外雕塑都独具理想和自由。然而没过几年,今天的已不是我最初喜欢的那个野性十足的艺术“部落”了。被资本裹胁,更多的商业化把这里变身成一个“景区”,越来越多的游人涌入,也就越来越多的离“艺术”更远。
但值得思考的是“商业化”就真的不好吗?从这里停车越来越难,道路越来越堵看,喜爱并愿意来的人正越来越多。
比起酒仙桥老街坊楼群的没落,艺术园区真是一天比一天火热。
同为上世纪50年代的工业遗产,它们都留着时代的烙印。前者令人唏嘘,后者也同样令人唏嘘。
只能说,城市在日新月异的前进,跟上这前进车轮你就会越转学快,快到再难认清。而没赶上这趟列车的也许就真的就落在了时代之后,像迟暮的美人令人心酸。
老辈人都说“酒香不怕巷子深”,酒仙桥,这座传说曾经溢满酒香的三孔桥,会怕巷子太深,而被世人遗忘它闪闪发光的昨天吗?
或许下一个周末,您会带着一丝对旧时光的留恋,漫步酒仙桥老街坊,看它的“与世隔绝”和“深重的年代气息”。然后,再走几步去不远处的,把光怪陆离的当代艺术和潮水般的游人一并收入视野。我猜想,那该是一次震撼的体验,因为新中国这半个世纪的发展似乎就这样缩影给了你,如时代遗存,珍贵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