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谷歌上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一个触目惊心的消息:中国的旅游景区只有5%在盈利,95%在亏钱!
一方面是市场如火如荼的局面,一方面是哀鸿遍野的惨景,不是说好的二十一世纪最朝阳的行业是旅游吗?不是说好的全民旅游时代到来了吗?旅游景区到底怎么了?
原因之一:不懂运营、没有策划
有些人误把规划当策划。于是找来几家规划公司PK方案,折腾到最后结果如何呢?以失败告终!我们一起来谈谈规划与运营策划的看法:
做主题乐园也好,综合文旅项目也罢,在运营策划与规划谁先进行,又谁重要这个问题上,还有很多地方政府或公司根本不懂得运营策划与规划谁轻谁重!
很多地方政府或公司特别喜欢找一些学院派先做个概念规划,把图做漂亮些,主要应付政府,领导喜欢就好。这些概念规划其中根本没有市场分析、项目总体定位、产业选择、业态组合、开发策略、创新营销、运营模式、创收回报等,而这些恰恰才是项目的运营策划灵魂。
网络配图
学院派概念规划主要是按传统套路进行,把别的公司的规划文本中的文字与图片改一下,甚至连图片也不改,几天时间就可以做好了,但为了糊弄外行,有些几天时间就可以改好的规划,他得说成几十天才能做好,这样才好要个好价钱。
其实,一个有顶层设计的运营策划是非常难做的,运营策划一个文旅项目,数个相关项目要植入,前期的市调分析、项目定位、业态产业选择布局、创收回报,后期的动线、二销、营销推广、基础运营及资金结构化安排、股权架构等。而且收费还不及规划费的30%,就这样,一些公司还是不愿多出运营策划费而得一个顶层设计的运营策划,以为规划可以一步到位,可以省去运营策划费。
一个文旅项目要想完美与成功地落地,以及项目开业后能够带来巨大的收益与回报,如没有专业运营团队深入项目当地进行市场调研,收集地方人文历史,分析周边市场需求及消费力数据,了解同业竞争对手经营状况等等,不做足这个前期工作,加之运营团队在这个行业没有实操能力与成功案例,而是把一个项目随便地交付出来先规划,这是绝对不可能有满意的好结果的!
在国內多如牛毛的文旅项目中,多少人用泪与钱付出了巨大的惨痛代价?值得引以为戒!
很多选学院派规划,主要是看上国企背景,有实力有资质,实力当然不假,但,有一点是大多人忽略的,这种国企的规划师在背景优越环境下,求安定,公务制准时上下班,极少深入民间与山水之中进行生活体验。
而往往草根派阶段的运营人就不同了,一、他们全出身于文旅行业,深入了解山山水水美丽乡村;二、他们对当下行业特点、市场、未来客群需求了如指掌;三、在创意上是天马行空,运营机构老板奖励创意;四、他们为了一个创意没日没夜苦思冥想,翻遍各种典籍,几天几夜可以不回家,试问有几个学院派的人能做到?持别是大城市学院派的人能做到吗?
学院派只是研究理论超前,但要付诸实践就不是这回事了,这些规划师几乎没一人在文旅行业做过,缺少这方面的实操经验,怎么会出好成果呢?不会游泳的教练是培养不出来跳水冠军的!
所以,他们的规划几乎99%属于闭门造车,纸上谈兵,不切实际及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当项目方最后才发现这规划方案不能落地时,这才知道未先运营策划吃了大亏,但又不想再花价钱做策划了,为了省钱,只能找些小公司在原来规划上修修补补,这种修修补补是越弄越糟糕,越弄越四不象,这种明知错,心里没底,还是硬着头皮上的做法,吃大亏是必然,在全国都是通病!四处皆有之!
运营策划是项目的灵魂,但凡一个成功的文旅项目,必须是先由运营专家先对该项目进行市场分析、精准定位、产业选择、业态组合、开发策略、创新营销、运营模式、创收回报等策划之后,依据这个灵魂及总体思路,再来指导与对接下一步的规划。
项目跳过运营策划直接进入规划,必然会导致洗煤球式改来改去,无论怎么改,项目缺少灵魂,最后也是无法落地的。大多政府或公司总是误把规划当策划,于是找几家规划公司PK方案,或者图省钱部门领导盲目自信,自己来充当策划角色,折腾到最后结果可想而知?
所有规划出来的文旅项目必败无疑
袁家村在西北是成功的,如把袁家村的案例复制到长江以南,水土能服吗?文化可以复制,但根难移地,成功的文旅项目,需区位优势、文化、天时、地理、人和、政策、智慧、专业、模式等诸多因素,缺一不可。
所以,我们不能看到别人成功,就去跟风,去生搬硬套地学,一定要结合当地文化、特色、民俗,依托一个好的文化创意来做顶层运营策划,业态落地,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大收获!
失败原因之二:生搬硬套、盲目“复制+粘贴”
有些人山寨惯了,懒得独立思考,克隆成风。听说某某主题项目很成功,克隆一个;到国外考察发现某个不错,克隆一个。
文旅项目的某些内容是可以复制的,但不能全盘复制。文旅项目的定位,必须因地制宜,结合特定区域的实际情况。一个好的文旅项目是长出来的,而不是生搬硬套上去的。
失败原因之三:创新过度、难以落地执行
有人为了突出文旅项目的“差异化”,创新过度,过犹不及。
最常见的是片面理解“差异化”,认为差异化就是要做到绝对的唯一性和排他性,这是个可怕的认知误区。有些事情绝对化到一定程度,其实已经不可行了。
还有一种误区,就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比如,有的专家可能是为了显示学识渊博见多识广,恨不得总结出种文旅项目,囊括各种稀奇古怪,乱花渐欲迷人眼,不明觉厉。
其实,不管从什么角度分类,也就十来种。过度追求标新立异,容易搞成非主流的很小众项目,走进窄胡同,甚至死胡同。
还有一种过度超前的情形是,有些企业做文旅项目时过于理想化,脱离了企业的发展阶段与综合实力。项目要“因时、因地、因人”,人们通常重视“因时”“因地”,忽视了“因人”。三分策划,七分运营,人对了,事情才能做对。
失败原因之四:只玩概念
文旅项目的核心是带动,不是炒地皮,不能本末倒置。
有些房地产开发商为了忽悠政府拿地,炮制了一些貌似文旅综合体的概念,其实只是换了马甲的房地产。等到“伪文旅综合体”原形毕露,政府生厌,开发商可能也拿不到后续的土地。
当然也有另外一种情形,企业被政府的“优待”吸引。比如,政府要打造某名人故里,或者某特产主题文旅项目,就规划了相关特色小镇,并以优惠政策招商引资,这种情形下,企业看中政府的“优待”而忽视了市场的可行性,如果投资者没有深入分析,一冲动就进去干,很容易被套牢。
失败原因之五:盲目选址
文旅项目投资过热,会导致一些人丧失正常的理性判断,在抢地大战中,盲目拿下一些其实并不合适的用地。
有些地块周边环境的确不错,看上去很美,却是投资陷阱。文旅项目不是传统的旅游地产,选址不能像旅游地产那么随意。更何况,上一轮旅游地产热潮中因选址不当而半死不活的项目还少吗?
失败原因这么多,如何才能活下去?
如何才能做到不死?还真没有什么神丹妙药。人间正道是沧桑,最大的捷径就是不走捷径。
1、大策略看市场
文旅项目之所以这么热,是因为有政策因素驱动。企业向来对政策敏感,闻风而动,无可厚非。但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