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海深处隐人家
(西沟行)
文/朱善国
人间最美四月天,莺飞草长绿无边。
暮春时节的4月27日,由县文联主席姚家明等领导带队,带领20余名文学爱好者,从县城出发,迎着朝阳,一路向北,沿着蜿蜒的水泥路乘车前往城关街道办的曹营村小西沟采风。曲径通幽,美不胜收。
离开县城后,车很快就进入了水库大坝,大家的目光同时投向了波光粼粼的一湾碧水。
这是70年代聚全县人民之力,新建了这座水库,保证了现在县城七、八万人的生产生活用水,堪称县城人民的生命水。想必这湾碧水的一部分可能是来自曹营的小西沟。
在行进途中,只见两边的山坡上刺花、槐花、油桐花和多种叫不上名的小草花竞相开放,微风徐徐,送来阵阵清香,花朵点缀在翠绿的林间,好似村姑穿着一件绿底白花的衬衫,朴素又大方。
完好的植被涵养的充足水分沁入沟底,汇成涓涓溪流,群山苍翠,流水潺潺,真是青山不墨千秋画,流水无弦万古琴。
越走山越高,路是从山崖上开出来的,偶尔从路里边的涯坎下面发现有村民们放的峰桶,这是给要“分笼”的蜜蜂准备的“新家”。据说一笼蜜蜂只有一个蜂王,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就产生了新的蜂王,就要“分笼”,就像弟兄大了要分家一样。
在“分笼”前蜂王要派蜜蜂去“采笼”,如果“采”到了这个新家,“采笼”的蜜蜂便回来报告新生的蜂王,“分笼”的蜂王就会带着“家族”的一部分成员重新成家立业,筑巢酿蜜。
这种在野外酿出的蜂蜜,没有丝毫人工饲养的成分,是名副其实的土蜂蜜,纯天然,纯绿色,实属难得。
再向前,便是连片的翠竹映入眼帘,密密匝匝,遮天蔽日,只见它们肩并肩手挽手地守护着这方领地。走近再一看,翠竹的后代们也在争先恐后地破土而出。
有出土几天的,身高不足一米,有的则刚探出头,只有几寸高,才感知到外面的世界如此美好。
有一位同行的美女好奇的蹲下身子用手抚摸着刚出土的鲜嫩春笋,有垂涎欲滴的感觉,准备掰几根拿回家做一道竹笋炒鸡蛋的美味,抬头一看,只见竹林边立了警示牌:“严禁掰笋”,便不好意思地站起身说:“好险呐,这笋差点让我掰了!”就在这时,住在竹枝间的知了似乎看到了美女的难为情,便高声回答着警示牌的警示:“知——道”“知——道”。
走进竹林深处,才发现这里是“竹海”,是竹的天堂,称这里是千亩竹海。在竹海深处南北两边的山坡上坐落了几户粉墙黛瓦的老庄院,没有鸡鸣,没有犬吠,静悄悄的。
原来是早在几年前,县委县政府为了保护县河水库的水源,把这里居住的村民们全部搬迁移民到水库的下游。
见此情景,便想起了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竹林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我也在心中模仿着诗人杜牧的《山行》:远上西沟石径斜,竹海深处隐人家,停车坐爱杜鹃红,此处康养数奇葩。
来到目的地后,我们一行休息了片刻。村委会的一名干部便给我们递来了一杯醇香的新茶。这里的景区建设还是起步阶段,有一部分工人还在铺路干活。
不知道是谁随手把一个空烟盒扔在了路边,另一名村干部发现后,便弯腰捡起装进垃圾袋。这一小小的举动,折射出了曹营人在建设景区的态度和精神,一开始就在环境美上下功夫,从点滴做起。
“竹海”的林荫道上,有事先准备好的案桌和笔墨纸砚,原政协副主席汪祥来、县文联副主席甘发祥等书法爱好者,挥毫泼墨,即兴创造了“上善若水”“春风十里”“竹引清风”“竹海山庄”等作品,被大家竞相收藏,使采风活动内容更加丰富。
曹营村是县农业农村局重点帮扶村,为了做好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有机衔接,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局领导经过多次考场调研,决定将这里打造成新的旅游胜地,经驻村干部的倾心帮扶,实施了“聚力党建引领”“推进补齐短板”“夯实产业提升”“开展环境整治”“实施村庄点亮“抓好农旅融合”“强化固本强基”等七大工程。
尤其是小西沟的农旅融合工程成效初现,建起的百亩杏园已开始挂果,如果六月份来这里旅游,你就能亲手摘一个黄橙橙的“金元宝”尝尝鲜。隐在竹海深处粉墙黛瓦的老院落正在打造农家乐。
中午,我们就在一家第一天开张的农家乐里就餐,品尝了多种农家菜:槐花炒鸡蛋、竹笋炒肉丝、手工绿豆芽、红苋菜等。厨师精湛的厨艺,纯绿色的农家美味,竹海深处的幽静环境,使我们真正体会到了山乡的静,山乡的美!
下午,准备返回前,有依着翠竹留影的,有依着竹海中一个巨石名“聚宝盆”留影的,有三五个文友合影的。然后,大家都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离别了小西沟。
从大家的表情看得出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竹海、杏林、粉墙黛瓦的农家乐,我们会常来的。
欢迎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