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早高峰,在广渠门桥西十字路口,绝大多数司机在路口自觉礼让行人过斑马线。本报记者刘平摄
斑马线不仅是生命线,也是文明线。8月初,本市开始集中治理不礼让斑马线的违法行为,许多热心市民也通过北京市民服务热线为“文明驾车礼让行人”支招儿,包括重新施划斑马线、为无灯管控的斑马线增设红绿灯、路口增加电子眼管控等。
建议1
为无灯管控斑马线增设信号灯
“我每天下班从地铁10号线草桥站出来,往西走到三环,回家要经过四条斑马线,玉泉营桥下京开辅路双方向的几处斑马线简直太难通过了,私家车和货车根本没人礼让斑马线。”市民刘女士向热线反映了这个问题,她希望交管部门介入调查,如果条件允许,能否设置交通信号灯或是摄像头。
记者梳理发现,“没有红绿灯管控的斑马线难通行”成为市民反映较多的问题。对部分市民的意见建议,交管部门也第一时间给予答复。
有市民反映:“德胜门鼓楼东南角的位置上,没有红绿灯,司机不礼让行人。”对此,交管部门解释,德胜门桥南接北二环、北接京藏高速路,每日交通流量极大,可能出现个别素质不高的机动车驾驶员不礼让行人的情况。但环岛属于环形快速通行路段,目的是为快速通行减少交叉,若在此环岛附近设置信号灯将会导致德胜门外大街的通行效率大幅降低,加剧路面拥堵,不宜在此区域设置信号灯。
左安门桥上的环岛也遇有同样的问题。有市民疑惑,为什么只有北向南方向设信号灯?东城交通支队解释,如在环岛其他方向使用信号灯控制交通流量,会增加南二环、东二环、左安门内大街、方庄路及周边地区人车流量和通行压力,造成道路拥堵通行困难。针对斑马线上机动车不礼让行人的问题,交管部门也将增派巡逻警力加大管控力度,及时纠正治理各类违法行为。
还有的市民则建议对部分路口已经模糊的斑马线、标志线重新施划,在路面上增加“减速慢行、礼让行人”等文字提示。
建议2
增加抓拍“不礼让”电子眼
全市已有个探头升级,在没有交警现场执法的情况下,通过电子眼就可以拍摄处罚“机动车斑马线不礼让行人”。不少市民通过热线反映周边缺少相关类型监控设备,询问某些路口是否在电子眼监控范围内,并且希望全市多增加一些这样的电子眼。
市民闫先生说,朝阳路住邦写字楼东侧十字路口红绿灯处,经常有车辆闯红灯,非常危险。此处没有拍违探头,希望相关部门尽快协调此处安装拍违探头。
朝阳支队双桥大队接到反映后第一时间到朝阳路与八里庄路交叉路口走访研究,决定在朝阳路与八里庄路交叉路口信号灯处增设摄像头。“但受施工条件、电力供应、资金拨付或工作流程等影响,无法在短期内完成增设,在此期间,我们将定点维护与巡逻管控相结合,执法处罚与疏导劝阻相结合,进一步加大管控力度。”
“曙光花园中路曙光花园小区门口的人行道是否装有记录处罚不礼让斑马线行为的摄像头?如果没有是否能给安装?”针对王女士的询问,海淀交通支队回复称,会将市民反映的建设需求向交管局业务部门进行上报,力争纳入到下一步建设项目规划中。
记者了解到,目前北京市针对不礼让行人非现场监控设备已经开始逐步建设,市交管局正在全力推进逐步完善相关工作。
建议3
多一些更便捷监督方式
北京交警“随手拍”APP可以上传抓拍到的不文明驾车行为,但许多人发现,碰上不礼让行为根本就“来不及拍”。
“手机相册的照片和视频无法直接上传,只能通过APP来录。”市民小邓说,“即便提前打开APP,过马路时也来不及对准屏幕按下拍摄键,毕竟大家只是路过偶然碰见,不是专门为了举报才过马路。”
小邓说,自己曾在西城区红莲南路和广安门车站西街的交叉路口看到,一辆丰田车左转不打灯,转向时抢道强行超车左转,不礼让斑马线,擦着行人闯过横道线后扬长而去。“能不能再多一些官方的举报渠道,举报方式更便捷一些?”他建议交管部门进一步研究如何对没有警察也没有电子眼监控的斑马线加强监管。
记者了解到,除了“随手拍”,目前市民还可打热线反映遇到的机动车不礼让行为,但还需要市民提供发生的具体时间和机动车车牌号,并尽量提供全面信息,为交管部门寻找车辆提供帮助。
相关新闻
“文明驾车礼让行人”示范路口等您认领
昨天,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和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共同发起“礼让斑马线”志愿服务项目,呼吁全市各级团组织、志愿团体认领“文明驾车礼让行人”示范路口,通过志愿服务带动身边人共同做文明交通的践行者、引领者、示范者。
根据活动安排,“志愿北京”平台将建立“礼让斑马线”志愿服务专区,倡导志愿者参与线上活动。各单位、各志愿团体可通过“文明驾车礼让行人”示范路口认领小程序,从全市30个校园周边文明示范岗和个市级文明示范路口创建岗中选择认领,也可就近就便认领区级示范路口或其他路口,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参与文明示范路口创建的志愿者将于9月起陆续上岗,每次至少服务1小时开展常态化服务,并在国庆节、“12·2”全国交通安全日、“12·5”国际志愿者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形成服务高潮。
同时,北京团市委、市志愿服务联合会还将“文明驾车礼让行人”纳入北京青年榜样宣讲内容;引导团属青年社会组织激发创意活力,积极创编文创作品,对斑马线和路口设施提出创新设计方案;组织中学团组织和少先队开展主题团日、队日活动,发动高校学生参加文明交通宣传志愿服务;发挥“五星级志愿者”等榜样群体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广大志愿者和群众参与;鼓励志愿者在非服务时间参加“随手拍”活动;充分运用团属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共同营造“文明驾车礼让行人”舆论氛围。
团市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活动将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协助创建一批交通文明示范路口,构建车辆行人严格遵守交通信号、机动车礼让斑马线的良好道路交通环境,促进市民群众养成文明交通习惯,迎接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
“礼”是文明要求“让”是法定义务
京平
首都文明办发布倡议书,号召广大市民从我做起、遵规礼让,共同营造文明有序的交通环境。“文明驾车礼让行人”,随着专项整治行动的持续推进,依法治理与以德倡导形成双轮驱动,共同维护斑马线上的安全,呵护斑马线上的文明。
小小斑马线,是城市文明的风景线,也是遵规守法的测试线。道路交通安全法要求,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之所以明确具体场景的行为标准,为的就是最大程度保证落实,达致人畅其行、车畅其流。这也意味着,机动车礼让行人不仅是文明要求,更是法定义务。但一段时间以来,由于规则意识淡薄,或是法不责众心理作祟,“礼让”在一些车主眼中成了想让才让,斑马线前踩不踩那脚刹车,全然“看心情”。有的行人总是见“缝”就走,完全不在意是否变灯,有的行人慢慢腾腾,旁若无车。这般“人车争路”,越过了法治边界,降低了通行效率,极易导致安全事故发生。
应当看到,车辆和行人都是道路资源的使用者,但在享有路权方面存在天然的不平衡。相较于机动车,行人处于相对弱势位置,这也意味着,聚焦安全高效通行的目标,要在价值排序上优先考虑行人需求,大力倡导机动车礼让行人。这样的路权分配方式,构成了交通文明的核心意涵,也成为交通立法的价值依归。事实上,“礼让行人”作为行车上路的一条基本原则,本就是交规学习的第一课。通过技术升级、加大惩处、增设考题等方式纠正、预防不礼让行为,某种程度上也是以“硬”方法来帮助驾驶员回归“初心”,补好道路安全这堂社会法治课。
礼让礼让,人车无恙。以“让”激发其“礼”,以“礼”报之以“让”,法律底线之上更需要所有人形成一种文明默契。每一次斑马线前的暂时停驻,每一次红绿灯下的耐心等待,都是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照。而全民自然而然的礼让互敬,更传递出一座城市的善意与温暖。在“礼”与“让”的积极互动中,蕴含着“让行”从被动遵守到主动践行的积极转变。在这个问题上,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参与者、助力者,相关方面推进部署、严格执法,重点人员做好表率、积极宣传,全市上下都将法律规则牢记于心,用行动展现理解尊重,文明礼让好习惯就会蔚然成风。
考量一座城市的文明水平,广大市民的规则意识是重要指标。让我们积极响应倡议,驾驶者保持平和开车的心态,行人养成秩序通行的习惯。当车让人、人守规形成一种常态的社会规范,当新风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每一个井然有序的路口,都将成为文明城市与法治社会的窗口。
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任珊王琪鹏
流程编辑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