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朝阳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宿雨清畿甸,朝阳丽帝城踏歌图
TUhjnbcbe - 2024/3/3 16:35:00

《秋兴有感》

--------宋王安石

宿雨清畿甸,朝阳丽帝城。

丰年人乐业,垅上踏歌行。

前言

《踏歌图》是南宋画家马远的代表作,貌似山水画,实际却是风俗画。它上半部勾勒出仙气盎然的境界,下半部则描绘了南宋首都临安郊区农家“踏歌”的欢乐场景。完全不搭界的一雅一俗,很协调地统一在同一画面里。画家表现雨后天晴的京郊景色,同时也反映出丰收之年,农民在田埂上踏歌而行的欢乐情景。

作品:《踏歌图》

针法:虚实针细平针细乱针色线:一百多种

绣时:两年

尺寸:64*cm

画家简介·HUAJIAJIANJIE

马远,字遥父,号钦山,有“马一角”之称,是南宋“翰林图画院”中的佼佼者。与另外三位画院画家李唐、刘松年、夏圭在画史上合称为“南宋四家”。

踏歌·TAGE

“踏歌”是古代民间的一种娱乐活动,人们口唱欢歌、两足蹬踏,动作自由、活泼。《武进旧事·元夕》中有李笃房吟踏歌的诗句“人影渐稀花露冷,踏歌声度晓云边。”南宋画家马远的《踏歌图》即表现了村民的踏歌活动。同时此图也是中国绘画史中的一件名作,具有重要的地位。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欣赏薛老师精湛绣艺呈现出的这幅宋代名作吧。

“宿雨清畿甸,朝阳丽帝城。丰年人乐业,垅上踏歌行。”这是《踏歌图》的题诗,是宋宁宗赵扩把王安石的诗句抄录其上。也是马远要以画来颂扬年丰人乐、*和民安的景象。此画将人物画在画面的近景处,一老者刚过小桥,右手扶杖,左手挠腮,摇身抬腿,踏歌而舞,憨态可掬。

或双手拍掌,双足踏节;或躬腰扭动,舞态可人。最后一人,肩扛竹棍,上挑葫芦,身前倾,腰微弯,和节而踏。倘若这葫芦里装的是酒,倒不妨于这流觞曲水之间,恣意洒脱一回。

孩子给画面添加了一股童趣,老少相宜,构成了画面人物动态与气氛的协调。

此六人动态不一、却动律和谐,踏歌山水之间。总角相戏,风华初盛。古稀之年,可待期颐。人物增添了画面感,呈现出一派人乐年丰之气象。

宫阙在丛树中若隐若现。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具有帝皇的象征意味。

《踏远图》图中,高耸的巨岩占据了很大篇幅。要用丝线来表现山峰的这种高山仰止的震撼感着实不易,远处的山峰若隐若现,明暗关系的把握完全由丝线的疏密来体现。画山水画做到形似容易,难就难在做到神似,更何况是用丝绒的经纬来勾画,难度可想而知,让人不得不佩服薛氏刺绣技艺的精湛。

这里就要提到一种山水画中的技法。

斧劈皴

树木的笔线遭劲,运笔多顿挫曲折,有如刀砍斧劈,故称为“斧劈皴”,这种皱法宜于表现质地坚硬、棱角分明的岩石。唐代的青绿山水多勾所而少破染。南宋的山水画家以斧劈皴用于水墨山水,加重了披染,出现水墨苍劲的风格,画斧劈披常用中锋勾勒山石轮廓,而以侧锋横刮之笔画出皱纹,再用淡墨渲染。笔线细劲的称小斧劈,笔线粗阔的称大斧劈。

其实不止山峰一处,刺绣中岩石也同样用到了斧劈皴。

一幅山水画,正确的观看方式都是慢慢卷开的,观看顺序也是自下向上,由近及远,古代“图穷匕首见”讲的便是如此。随着画卷的展开,一幅悠远恢弘,兴致盎然的画作也呈现在了我们面前,绣品所呈现出的细致绣功也让观者叹服不已。

一丝一绒

勾勒世间百态

一针一线

衔接过去将来

传承着千年的技艺

1
查看完整版本: 宿雨清畿甸,朝阳丽帝城踏歌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