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朝阳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曹操之作观沧海,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山 [复制链接]

1#

《观沧海》原为曹操《步出夏门行》组诗四首之一。《步出夏门行》是汉代乐府诗的旧题,曹操借用来表现新的内容。建安十二年(公元年),曹操用谋士郭嘉意见,北上征讨乌桓,八月大破乌桓于柳城(今朝阳西南)。这次战役的胜利对曹操来说极为重要,它不仅巩固了曹操的后方,并为曹操次年南下攻打东吴奠定了基础。可以说,北征乌桓是曹操*治生涯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步出夏门行》组诗四首,便写作与曹操得胜回师的途中。

东临喝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诗。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碣石即碣石山,在今河北昌黎北,因远望山顶有巨石如柱,故名。据史书记载,秦始皇三十二年,汉武帝元封元年都曾经东巡到过此处,刻石观海。不难想象,当曹操登临碣石之际,他心中一定感慨万千,对秦皇汉武的追慕,统一天下的壮志,都会在他心中盘桓。也正因为如此,才形成了《观沧海》一诗独特的风貌。

诗的头两句交代作者的行踪,点明观海的地点。这两句虽然平实,却是全诗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对地点的说明,为我们了解曹操写作此诗的心态提供了重要的诠释。接下来两句是对眼前所见一个总的概括:“水何澹澹,山岛辣峙”。澹澹:形容水势浩大;竦峙:形容山势陡峭。两句描绘出一幅山水全景图,用字不多,却很准确地抓住了大海波涛万顷与水中岛屿巍然屹立的特征。

五六句专写山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八个字透露出无限生机,在视觉上则给人以一种斑斓之感。试想,碧蓝的大海之中,矗立着一座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的岛屿,又是在深秋时节,这该是怎样一幅色彩缤纷、层次丰富的画面!如果只是一片碧蓝,固然也不失为一种单纯的美,但有了这座树木百草梳裹的岛屿,便平添了一种动静相宜、山水互补的视觉感受了。

当然,《观沧海》一诗主要描绘的,不在海中岛屿,而在大海。所以接下来的六句,便集中写大海的壮阔。“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这是实景。海风挟裹着巨浪层层而来,而作者的心思,却早已飞到巨浪之外,飞到那视力所不能穷尽之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四句,由实而虚,为我们描画出一个想象的虚构之境。大海是如此壮阔,似乎可以吞吐日月,包揽星汉。

在这种壮阔景象的描绘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那博大的胸襟。这四句,可以说是全诗的诗眼所在,也是古代描绘大海的诗中的名句。而且,如此壮阔的境界,在历代诗人笔下尚不多见。后人评曹操诗风,认为“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观沧海》正是一个突出的代表。诗的最末两句,是后来乐师配乐时加上去的,只是为了演唱的需要,而和正文无关。

《观沧海》在中国古代山水诗史上占有一个特殊的位置,一般认为,它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在曹操之前,诗中虽不乏写山水景物的句子,但整首以山水为主要描写内容的还不曾见。《观沧海》的出现,意味着中国古代山水诗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不过,若与后来东晋的山水诗相比,《观沧海》更多地是作为作者情志的一种象征,它对景物的描绘还不够细腻,还不曾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