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钛媒体APP
6月初,随着总理的一句夸赞,“地摊经济”红遍中国,刷屏朋友圈。据统计,合肥、厦门、长沙、南宁等27个城市明确鼓励发展地摊经济,其中多地已划分摆摊区域。
“地摊热”出现一周后,北京等地则再次重申“地摊禁令”,让“地摊热”在当地遇冷。
钛媒体影像《在线》第期在北京街头持续跟访四天,寻找分散在城市角落里的摊位:摊主们摆摊的目的各不相同,有人以此谋生,有人只是为了娱乐,还有人为了打发退休后的闲暇时间。
了解到北京不允许摆摊后,很多人都选择退出这股热潮,也有人仍然在继续,他们有着各自的地摊故事。
6月4日18:33,晚高峰到来,北京国贸地铁站附近,圆圆(右二)和小冰(左一)在地摊上为路过的客人介绍饰品。
圆圆坐在自带的板凳上,拿起耳饰戴在右耳上给客人展示:“我们的进货渠道都是大品牌,这个价格你在商场绝对买不到”。
圆圆曾是一名牙医,她的搭档小冰做过房地产销售,两人都是90后,这是她们辞职做电商后第一次摆地摊。
*色桌布上摆满各类小首饰。圆圆说,摆桌布不只是为了美观,而是为了“万一有人来查,可以立刻包起来快速逃跑”。
圆圆对钛媒体《在线》表示,“地摊经济”虽然刷屏了,但她们“心里没谱”,不知道到底能不能摆。
圆圆和小冰在拍短视频。她们说,摆摊不是为了在街上卖货,而是为了拍视频、做直播,利用短视频为网店吸粉引流,短短几个小时,有3名路人向她们咨询货源。
钛媒体《在线》加入了十几个“北京摆地摊信息共享群”,每个群的成员从40到人不等,这些群里出现的广告,有一大半都是货源广告。
有些群人数超过人后,群主就会把群名从“地摊信息分享交流”变成“电商内购优惠券”。
6月6日,北京三里屯,城管出现,责令二白(化名)立刻收摊回家。
64岁的二白是北京人,几年前退休后他觉得很清闲,萌生了将自己的画作分享出去的想法,于是开始摆摊售卖自己画的扇面。
二白住三里屯附近,在北京有三套房,每月退休金元,摆摊纯属业余爱好,逢工作日他在地铁口出摊,周末的时候就在三里屯出摊。
二白的顾客以年轻人居多,他很喜欢和年轻人打交道,他觉得和年轻人接触自己的心态也会变得更年轻。“有的年轻人买的时候还夸一下我的画,我很开心。”
摆摊遇到外国人路过,二白一边挥动扇子一边还会用英文吆喝“TwentyYuan,buyone?”
6月6日,二白刚卖出一把扇子,城管队员就出现了。二白说:“现在不是提倡地摊经济么?”城管大声回复道:“北京已经辟谣了,不允许摆地摊,再不收我就要执法了。”
在城管队员的催促下,二白收摊完毕,将打包好的扇子系在自行车上准备回家。
6月6日,北京团结湖地铁站附近,振甫在三轮车小摊上练习书法。
和二白一样,振甫(化名)退休了,喜欢写字画画。他的小摊是一辆三轮车,车头一张*布做的“招牌”上写着他的售卖品:耳机、充电宝、扇子、字画。
振甫完全不在乎有没有生意,他更享受的是退休后还能干点事。
6月7日,北京朝阳公园门口,小柒和他的T恤摊位。
小柒今年27岁,来自内蒙古通辽。北漂9年,他做过销售、密室逃脱真人NPC,还创业开过儿童游乐园,目前他在一家剧场工作,负责管理舞台道具。
受疫情影响,剧场迟迟未复工,公司从1月开始降薪,原本每月七千块工资,他现在只能拿到两千多。
对小柒来说,拿着两千多的工资,他连房租都交不起,加上日常开销,他每个月“不仅不挣钱还要负债”,因此他只能想尽办法维持在北京的生活。
小柒想过去送外卖,但是因为没钱买车果断放弃了:一千块的车续航太差,两千以上的电车他不敢买,手里的钱他得留着吃饭、交房租,“一分也不敢乱花”。
小柒还尝试应聘餐厅服务员,但他发现很多餐厅都在裁员,后来他开始打零工。
小柒为了摆摊随身携带的行李箱,箱子里装着待售的衣服、摊布、照明灯。
做过各种尝试后,5月12日,小柒开始靠直播和摆地摊卖衣服。
他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