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旋覆代赭汤
经典名方目录首之二。为理气剂,具有降逆化痰,益气和胃之功效。主治胃虚痰阻气逆证。胃脘痞闷或胀满,按之不痛,频频嗳气,或见纳差、呃逆、恶心,甚或呕吐,舌苔白腻,脉缓或滑。临床常用于治疗胃神经官能症、胃扩张、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幽门不完全性梗阻、神经性呃逆、膈肌痉挛等属胃虚痰阻者。
歌诀
旋覆代赭用人参,半夏姜甘大枣临,重以镇逆咸软痞,痞硬噫气力能禁。
组成
旋覆花、半夏、甘草、人参、代赭石、生姜、大枣。
用量
旋覆花、半夏(洗)、甘草(炙)各9g、人参、代赭石各6g,生姜15g,大枣(擘)4枚。
用法
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
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主治
胃虚痰阻气逆证。胃脘痞闷或胀满,按之不痛,频频嗳气,或见纳差、呃逆、恶心,甚或呕吐,舌苔白腻,脉缓或滑。
方义
本方证因胃气虚弱,痰浊内阻所致胃脘痞闷胀满、频频嗳气,甚或呕吐、呃逆等证。原书用于“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此乃外邪虽经汗、吐、下而解,但治不如法,中气已伤,痰涎内生,胃失和降,痰气上逆之故。而胃虚当补、痰浊当化、气逆当降,所以拟化痰降逆,益气补虚之法。方中旋覆花性温而能下气消痰,降逆止嗳,是为君药。代赭石质重而沉降,善镇冲逆,但味苦气寒,故用量稍小为臣药;生姜于本方用量独重,寓意有三:一为和胃降逆以增止呕之效,二为宣散水气以助祛痰之功,三可制约代赭石的寒凉之性,使其镇降气逆而不伐胃;半夏辛温,祛痰散结,降逆和胃,并为臣药。人参、炙甘草、大枣益脾胃,补气虚,扶助己伤之中气,为佐使之用。
配伍特点
诸药配合,共成降逆化痰,益气和胃之剂,使痰涎得消,逆气得平,中虚得复,则心下之痞硬除而嗳气、呕呃可止。
运用
本方为治疗胃虚痰阻气逆证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心下痞硬,嗳气频作,或呕吐,呃逆,苔白腻,脉缓或滑为辨证要点。
旋覆代赭汤,出自《伤寒论》
二.旋覆代赭汤
旋覆花三两(9g)人参二两(6g)生姜五两(15g)代赭石一两(9g)甘草炙,三两(6g)半夏洗,半升(9g)大枣擘,12枚(4枚)
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胃虚痰阻证。噫气频作,心下痞,反胃呕吐,吐涎沫,舌苔白滑,脉弦而虚。
本方证由胃虚痰阻,气逆不降所致。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其气以下行为顺。胃气虚则升降失常,胃气因虚而上逆,则噫气频作,反胃呕吐,或吐涎沫;胃虚运化失职,湿聚生痰,痰阻气机,则心下痞;舌苔白滑,脉弦而虚,为中虚痰阻之征。胃虚宜补,痰浊宜化,气逆宜降。虽实虚并见,但以气逆痰阻为主,治宜降逆化痰,兼以益气和中。方中旋覆花功专下气消痰,降气止噫,为治痰阻气逆之要药,重用为君药。代赭石质重而沉降,善镇肝胃之冲逆,坠痰涎、止呕吐,为臣药。半夏、生姜祛痰散结,降逆和胃;人参、炙甘草、大枣健脾益胃,以复中虚,共为佐药。甘草又能调和诸药,兼使药之用。诸药合用,集祛痰、降逆、补虚于一方,使痰除、气降、脾健,诸证自愈。
1.用方要点本方为治胃虚痰阻,气逆不降的代表方,以心下痞,呕吐,噫气,苔白滑,脉弦虚为辨证要点。
2.现代应用本方常用于治疗浅表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慢性胃炎、胃扩张、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幽门不全梗阻、神经性呃逆等属胃虚痰阻者。
3.使用注意代赭石性寒而沉降,易伤胃气,中焦虚寒不宜重用。
旋覆代赭汤人参,半夏姜枣甘草临,降逆化痰益胃气,胃虚痰阻力能尽。
旋覆代赭汤的临床应用
1.噫气:予素患噫气,凡体稍不适,其病即至,即响且多,势不可遏,戊子冬发之最甚,苦不可言。孟英曰,此阳气式微,而浊阴上逆也,先服理中汤1剂,随以旋覆代赭汤投之,遂愈。嗣后每发,如法服之,辄效。后来发亦渐轻,今已不甚发矣。予闻孟英常云,此仲圣妙方,药极平淡,奈世人畏不敢用,殊可陋也。
2.眩晕呕吐:用本方适当加减治疗50例,其中经西医诊断的有:急慢性胃炎和溃疡6例,神经官能症11例,高血压、美尼尔氏症、癔病及脑膜炎后遗症各1例。不论原发并发,均以此次发病的眩晕呕吐为主证。主要脉证为头晕目眩,胸痞呕恶,口淡,脉象弦缓,弦滑,舌苔白薄滑腻。部分病例兼见咳唾粘痰,食欲不振,胃痛泛酸,耳鸣心悸,失眠多梦。治疗效果:50例中服药最少为2剂,最多为18剂,平均6剂,一般3-6天见效。治后34例眩晕呕吐俱止,14例眩晕呕吐减轻,2例无效。
3.癔症球:此本方加减治疗癔症球45例,结果最少服药6剂,最多35剂,一般10-20剂。症状消失,眠食正常,恢复工作,属于治愈者34例;症状基本消失,眠食尚好,恢复工作,属于基本治愈者8例;无效3例。
4.顽固性呕吐:本方为主治疗顽固性呕吐10例,其中慢性胃炎急性发作、慢性肾炎尿*症、胃癌肝转移、肾肿瘤广泛转移、脑脓肿所致呕吐各1例,神经性呕吐5例,均获满意疗效。另以本方加减治胃气虚弱,痰湿内阻之呕吐11例,其中包括胃溃疡、胃扩张、胃大部切除术后、肝癌晚期等所致呕吐,均获显效。
各家论述
1.《注解伤寒论》:硬则气坚,咸味可以软之,旋覆之咸,以软痞硬;虚则气浮,重剂可以镇之,代赭之重,以镇虚逆;辛者散也,生姜、半夏之辛,以散虚痞;甘者缓也,人参、甘草、大枣之甘,以补胃弱。
2.《删补名医方论》引罗天益曰:方中以人参。甘草养正补虚;生姜、大枣和脾养胃,所以定中州者至矣;更以代赭石之重,使之敛浮镇逆;旋覆花之辛用以宣气涤饮;佐以人参以归气于下;佐半夏以蠲饮于上。浊降则痞硬可消,清升则噫气可除矣。
3.《医方考》:旋覆之咸,能软痞硬而下气;代赭之重,能镇心君而止噫;姜、夏之辛,所以散逆;参、草、大枣之甘,所以补虚。
4.《伤寒论三注》:旋覆花能消痰结软痞,治噫气;代赭石治反胃,除五脏血脉中热,健脾,乃痞而噫气者用之,谁曰不宜?于是佐以生姜之辛,可以开结也;半夏逐饮也;人参补正也;桂枝散邪也;甘草、大枣益胃也。余每借之以治反胃、噎食不降者,靡不神效。
5.《成方便读》:旋覆花能斡旋胸腹之气,软坚化痰;而以半夏之辛温散结者协助之;虚则气上逆,故以代赭之重以镇之;然治病必求其本,痞硬噫气等疾,皆由正虚而来,故必以人参、甘草补脾而安正,然后痰可消,结可除,且旋覆、半夏之功,益彰其效耳;用姜枣者,病因伤寒汗吐下后而得,则表气必伤,藉之以和营卫也。
临床应用:
1.眩晕呕吐:应用本方水煎服,每日2次。治疗眩晕呕吐50例,男17例,女33例;年龄6-60岁,以20-39岁最多,计35例。结果:服药剂数,最少2剂,最多18剂,平均6剂,一般服3-6剂见效。其中34例显效,14例减轻,2例无效。
2.浅表性胃炎:应用本方:旋覆花10g,代赭石15g,半夏6g,*参12g,炙甘草9g,生姜3g,大枣6g。肝胃不和者加柴胡6g;脾胃虚弱者加白术10g;胃内蕴热者加*连3g。每日1剂,水煎服。30日为1疗程。治疗浅表性胃炎40例,男32例,女8例;年龄在30-58岁,病程在1-15年。疗效标准:临床症状消失,胃镜检查胃粘膜基本恢复正常者为治愈;临床症状减轻,胃镜检查胃粘膜糜烂、充血、炎症范围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或缩小者为好转;临床症状及胃镜检查均无改善者为无效。结果:治愈15例,好转2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
药理作用:
具有松弛胃肠道平滑肌,减少胃酸分泌,镇咳、祛痰、止呕、抗炎等作用。
1.对胃肠道的作用:人参和甘草对实验性胃溃疡有一定的治疗和预防作用,有镇吐作用。
2.止咳、祛痰:甘草具祛痰止咳作用,半夏也有镇咳作用。
3.抗炎:旋覆花、生姜均有抑菌作用。人参具有增强机体的抗感染的能力。甘草也有抗炎和抑制变态反应的作用。
4.对心血管的影响:旋覆花、代赭石、半夏对心脏有抑制作用,使心跳减慢。半夏和人参还可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半夏中的生物碱还可对抗肾上腺素性室性心动过速。
5.其他:半夏对离体小鼠子宫小剂量呈兴奋作用,大剂量呈抑制作用。甘草还有止痛、抗惊厥作用。
*性试验:
用其浸青给小鼠腹腔注射,半数致死量为13.g/kg。代赭石中砷含量约为十万分之一,小鼠每日服药2g,到第7日时,%死亡,死前动作迟钝,肌肉无力,间发性痉挛,最后共济失调或瘫痪.呼吸缓慢而死亡。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秋季第3个节气,干支历申月的结束与酉月的起始。斗指癸;太阳达*经度;于公历9月7-9日交节。“白露”是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重要节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