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朝阳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类方讲伤寒泻心汤类方六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精细化         http://pf.39.net/xwdt/171020/5777821.html

厚朴(灸,半斤),生姜(切,半斤)半夏(洗,半升)甘草(二两)人参(一两)上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论条文:.下利清谷,不可攻表;汗出必胀满。(宋).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宋66)

这两个条文应该是紧挨着的。“下利清谷”表明患者下焦虚寒水饮很盛,水谷不化,这时候有些表证也不能攻表,要先温里。如果攻表汗出,会造成腹胀满。因为下利而津液损伤,再发汗,更伤津液和阳气,下焦寒饮更盛,上逆中焦而胀满。津液损伤会口干或微热。发汗后伤于中焦,造成气机不畅,有形之气上逆,阻滞于中焦造成腹胀满。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是半夏泻心汤去了*芩、*连和大枣,人参减为1两,加了8两厚朴,改干姜为生姜,用8两,炙甘草用2两。

去*芩和*连——没有明显的阳明里热

去大枣——大枣滋腻,太阴水饮盛者会加重腹胀

人参减为1两——津液损伤会口干或微热,人参毕竟偏凉,用1两即可

炙甘草用2两——炙甘草养津液胃气,保水,太阴水饮很盛,减量

主症即腹胀满,根据药症,以厚朴为君药。

改干姜为生姜,用8两——止利,下利清谷,加大用量

药症君药厚朴,辛苦涩,温。《神农本草经》:主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悸,气血痹,死肌,去三虫。

——厚朴温通、理气,化水饮、除滞,对治太阴里虚寒而水气互结,以腹胀气结为主者。从条文“下利清谷,不可攻表”来看,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有外感风寒表证存在,厚朴也能治疗中风伤寒头痛。

臣药半夏,大温。《神农本草经》: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

——半夏能消心腹胸膈的痞结、痰饮、胀满。

生姜大温辛。

《神农本草经》: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

——生姜,性大温,辛发散,能除风邪、寒邪、水饮,既能对治表证,还能降逆止恶心呕吐,温中化饮,对治肠澼下利、下利清谷。

佐药甘草平甘滋《神农本草经》主五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肿,解*。久服轻身延年。

——甘草,性平缓和,甘滋助阴,解百药*,调和诸药。

使药人参凉甘滋《神农本草经》:补五藏,安精神,定*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

——人参,性凉除烦,甘滋养津液。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中厚朴去胀满;半夏降逆,去水饮;生姜止呕止利,温中,解表;炙甘草养胃气津液;人参养津液。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六纲:太阳太阴阳明合病,属太阴,五证:滞证主要症状:腹部胀满腹痛,心下痞,下利清谷,或者兼有恶心呕吐,口淡不渴,口唇淡白,纳差,口内清涎沫多,乏力,少气懒言等。主要体征:舌质淡,舌苔薄白或滑,脉沉。

金匮要略里还有一个以腹胀满为主症的方证厚朴七物汤。师父在讲解条文时提到两方证需要鉴别。

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主之。厚朴七物汤厚朴(半斤)甘草大*(各三两)大枣(十枚)枳实(五枚)桂枝(二两)生姜(五两)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八合,日三服。

这条的证,临床也是多见的。有不少人,感冒了,吃了点药,没好利索,似好非好的那个时候,就出现了腹胀,有的还很重。大便有硬块,但是排便不是太费劲。并且,还是有表证的那个发热现象。这是外感表邪未尽,又传入阳明,尚未完全结实,成了气溢腹胀满。这是太阳外感中风,合并阳明里热了。脉浮,是有个表邪存在,数,是有热。饮食如故,说明里面没有大实结滞。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方子。刘志杰方证解析法三才解析法:阳性药:厚朴8桂枝2生姜5平性药:甘草3大枣10枚阴性药:大*3枳壳5枚(7两)

四象解析法:君:厚朴8(温)臣:桂枝2(温)生姜5(大温)佐:甘草3(平)大枣10枚(平)使:大*3(大寒)枳壳5枚(凉)

药症:君药厚朴温辛苦涩《神农》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悸,气血痹,死肌,去三虫。

——厚朴温通、理气,化水饮、除滞,对治太阴里虚寒而水气互结,以腹胀气结为主者。

臣药桂枝温辛甘滋刘志杰:治伤寒中风。《神农》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

——桂枝,性温除滞,味辛发散,甘滋养津,能够兼治外感风寒。

生姜大温辛《神农》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

——生姜,性大温,辛发散,能除风邪、寒邪、水饮,既能对治伤寒头痛、鼻塞,还能止恶心呕吐。

佐药甘草平甘滋《神农》主五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肿,解*。久服轻身延年。

——甘草,性平缓和,甘滋助阴,解百药*,调和诸药。

大枣平甘滋《神农》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久服轻身长年。

——大枣,性平和,甘滋养津,能补在里的津血不足。携同甘草,顾护胃津。

使药:大*大寒咸苦《神农》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藏。

——大*,性大寒,除烦躁,能够平胃下气,除肠间结热,治心腹胀满、疼痛。

枳壳凉酸微辛苦《神农》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止利,长肌肉,利五藏。益气轻身。

——枳壳,性凉除烦,味酸敛化,微有辛味和苦味,能够发散和涌泻。协助大*,消除胀满,治心下急,还能安胃气。

这个方子,类似于小承气汤的配伍,针对阳明气胀微实的。加上桂枝汤去芍药,解表降逆气,方子总体偏于温药多而凉药少。它能够解表降逆,通里泻浊导滞气。六纲为太阳阳明太阴合病,属厥阴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和厚朴七物汤,都能治疗腹胀满。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为太阳阳明太阴合病,太阴水饮明显,外感风寒表证并存,阳明里热不是太盛,为属太阴病。厚朴七物汤证为太阳阳明太阴合病,太阳外感中风和阳明里热都很明显,为属厥阴病。

泻心汤11个方剂的讲解就到这里。下面我们进行一个总结。

一、伤寒论中以泻心汤命名的方剂有五个: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大**连泻心汤和附子泻心汤。其他还包括旋复代赭汤、干姜*芩*连汤、*芩汤、*芩加半夏生姜汤、*连汤、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均归入泻心汤类方,共11个方剂。

从药物组成来看,泻心汤类方所用药物变化不大,阳性药在半夏、干姜、生姜的基础上,用了旋复花、桂枝、厚朴,平性药均为炙甘草和大枣,阴性药在*芩、*连和人参的基础上,用了大*和芍药及代赭石,后两者均有小大*之称。

一、

二、我们这次开设的类方讲伤寒课程,主要通过运用恩师创制的“刘志杰方证解析法”,结合相关条文对每一个方证进行详细解析,目的是明确每个方证的病机和主治,达到方剂的准确、灵活使用。我们已经对泻心汤的11个方剂进行了逐一解析,这里归纳一下。

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旋复代赭汤、*连汤五个方证病机均为阳明太阴合病,属厥阴病,五证为阴痞证。在此基础上,痞证的典型症状群“痞、呕、利”,三泻心汤均可对治。其中半夏泻心汤对治心下痞症状明显者;生姜泻心汤对治呕哕症状明显者;甘草泻心汤则对治下利、津液损伤症状明显者。旋复代赭汤对治心下痞、胃气上逆明显,表现为嗳气连连者。*连汤对治心下痞、上焦阳明热明显,而表证未彻者。

干姜*芩*连人参汤证为太阴阳明合病,*芩加半夏生姜汤证为少阳阳明并病,附子泻心汤证为阳明少阴合病,三方证均为属少阳,热多寒少,五证为阳痞证。干姜*芩*连人参汤对治上吐下泻急症,呕、利明显,也会有心下痞。*芩加半夏生姜汤对治呕、下利明显,可有心下痞。附子泻心汤对治心下痞,兼有恶寒汗出者。

*芩汤、大**连泻心汤方证为阳明病,单纯热邪导致的心下痞,为类痞证。五证为燥证。*芩汤证以下利为主要症状。大**连泻心汤证主症为心下痞,按之不硬。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为太阳太阴阳明合病,属太阴病,以腹胀满为主症者。

三、泻心汤类方的配伍示现了运用经方的规矩和技巧。大家要认真学习一下

恩师博客中“经方的运用技巧”一文。以下内容部分引自恩师的这篇文章。

(1)“守规矩”是学习和运用经方的第一步。

经方的运用,最基础的是会辨方证,进一步是辨药症。这是第一步,叫做守规矩。规矩如何守?在辨方证方面,就是原方原量,有是证而用是方,不能随意改变原方的配伍组成以及每味药的用量。

通过学习泻心汤类方,大家很容易理解这个要求吧。泻心汤类方表明剂量的变化可以改变整个方剂的配伍关系及主治。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的组成基本相同,生姜泻心汤增加姜的用量,甘草泻心汤增加了炙甘草的用量,并以此为方剂命名。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甘草泻心汤仅仅炙甘草增加1两,方子的君臣佐使就发生了改变,自然方证的病机、主治都改变了,更何况随意加减药味呢。

没有把病机和药性配伍以及药症吃透,就去妄行加减,就会改变方义,也就改变了其主治,造成方证不应,疗效尽失的后果,甚至会导致病情发生复杂的变化。

原方敲定了,要是有多余的某个症状夹杂,就要细辨药症。在药症方面,更是要求细辨某个症状的确切病机,属于六纲中的哪一纲的症状,然后选药,要与症状的病机绝对的符合,主治绝对的恰当,才允许加入原方当中,完成一个完善的辨证施方的过程。

这个规矩,是经方人必须要走的第一步,也是为经方的活用,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培养自己临床重依据,求严谨的经方人所具有的个性和观念。

我们接受学院式教育的人临床处方时大多不守规矩,随意加减,7味药的半夏泻心汤加加减减十五六味,冠以“半夏泻心汤加减方”,“经方头,时方尾”的现象比比皆是。原因主要在于学院式教育从来就没有明确过规矩。刚刚跟恩师学习汉传中医时,我还是经常会有随意加减的冲动。

(2)第二步通权达变,成方圆。

守规矩并不意味着不加减,不合方。规矩守好了,如何才能够跳出规矩,通权达变的成方圆呢?所谓方圆之法,就是对方剂的广用和加减变化上。一个定方,主治某一个特定的病证。如何才能广用,去治疗其它的一些不同的病呢?这就要深知该方的方证病机,以及组成该方剂的每一味药物所能主治的症状都是什么。每一味药,都能主治几个甚至十几个症状,只要是在相同的病机下,出现了方中任何一味药物所能主治的症状,乃至症候群,就都可以采用这个方子进行治疗。这叫做经方广用。加减变化主要有以下几种:

1)加药法:如*芩汤与*芩加半夏生姜汤、大**连泻心汤与附子泻心汤2)减药法:如干姜*芩*连人参汤是半夏泻心汤的精简方3)换药法:如旋复代赭汤,就是半夏泻心汤*芩、*连换成旋复花、代赭石。4)增减用量法:如生姜泻心汤和甘草泻心汤在半夏泻心汤基础上分别增加生姜、甘草用量。

这样的方法,就是高层次的方圆活用法。前提是,必须熟知各种不同的方证病机,熟知药症以及药性,及其四气五味的配伍合化法则。否则的话,还是老老实实的去守规矩。

目前医学界有一大热词“精准医学”。

“精准医学”主要有两方面的涵义:一是“精准”地诊断,“精准”地了解药物作用,“精准”地运用药物,以达到“精准”的治疗效果;二是“精准”的目标,不是对所有人制定统一的目标,而是以真实地掌握个体化的状态为“精准”的诊断目标,以制定最恰当的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纠正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病理状态为“精准”的调控目标。

“精准医学”的核心是根据每个病人的个人特征,量体裁衣式地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这与传统中医学的辨证论治理念是一脉相承的。因此,中医界也纷纷发文论述中医学具有精准医学的特征。事实上,唯有汉传中医学才能称得上真正的“精准医学”,实现了精准辨证和精准治疗。

四、治痞非泻心汤专利。

除了我们已经讲过的泻心汤类方,伤寒论中有关痞这一症状的条文还有很多,初步归纳如下: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水,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

.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喉咽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

.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漐漐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

.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泻心汤已,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复不止者,当利其小便。

.本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从出现痞这一症状的角度,小柴胡汤、大柴胡汤可以治痞,五苓散可以治痞,桂枝人参汤也可以治痞。这些方证有些老师已经讲过了,有些后面老师还会详细讲解。把这些条文列举出来,提醒大家不要见到患者有心下痞这个症状就直接用半夏泻心汤,需要仔细辨证。

到这里泻心汤类方就全部讲完了,春节后我还有一次课,讲白虎汤类方。具体时间安排请大家留意群公告。

『主讲老师简介』

刘卫红,中医执业医师,师从汉传中医创始人中医名家刘志杰先生,为刘志杰老师嫡传弟子。北京汉传中医研究院研究员、高级讲师。现为首都医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本科及硕士均就读于辽宁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专业博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