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朝阳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石老人海边的风景 [复制链接]

1#

文/书香

石老人位于青岛市崂山区海域黄金地带,距岸百米处有一座17米高的石柱,形如老人坐在碧波之中,人称“石老人”。每年12月份到1月份,当太阳从东方升起时,石老人在朝霞中活灵活现,这时候刚升起的太阳正好经过石老人的头顶,是抓拍的最佳时机。

为了抓拍石老人与朝阳相遇的镜头,我给自己定了闹钟,黎明之前,我被闹钟从黑暗里叫醒,一咬牙坐起来,强迫自己离开暖暖的被窝,带上装备出发。

朦朦胧胧地来到石老人附近时,天刚好露出光亮,东边的天际露出一点点红润,先是第一梯队大雁排成“人”字形从石老人头顶飞过,接着是第二梯队大雁排成“一”字形从石老人头顶飞过,可惜我没带长焦镜头,没能够抓住这个瞬间,心中万分懊恼!

再一看那个石老人,怎么觉得像西方的某个伟人?身边的摄友突然喊到,不对,这儿不是拍摄的最佳位置,闻言,一行人赶紧上车到另一个地方拍摄,好在相距不远,刚支起架子就见一道亮光从那红润里闪出来,仔细看好像是个“√”的形状,莫非升个太阳也要经过玉皇大帝批准?

疑惑间,那红润浓厚起来,一只鸟飞来飞去,“青鸟殷勤为探看”一下从脑海里蹦了出来,莫非这是只传递圣旨的仙鸟?神秘的力量越来越大,在默默的朝拜中,一轮红日露了头,刹那间,身边响起“咔嚓咔嚓”的快门声,尽管有云,但太阳还是冲了出来,顿时,霞光万道!

林清玄说,当有人说“风景美得像一幅画”时,境界便低了,因为画是静的,自然的风景是活的、动的。此时此刻,我就想大声喊出来,林清玄,您太牛了,我给您一万个赞!是啊,无论是绘画还是摄影,只是表现了一个面,那声音,那立体,那神秘,那故事,只有亲临其境才能体会的到。

仔细听,有海浪的拍打声,有鸟儿飞过的叫声,有惊喜的轻轻地呼声,有越来越急的快门声;仔细看,那彩霞的形状瞬息万变,那太阳的颜色瞬息万变,脚底下的浅滩里,许多小水洼反射着奇光,青绿色的海苔反射着奇光,一块块石头反射着奇光,不知是兴奋还是彩霞的映照,镜头后的脸都闪着光……

相传,石老人原是居住在崂山脚下的一个勤劳善良的渔民,与聪明美丽的女儿相依为命,不料,女儿突然被龙太子抢进龙宫,渔民想念女儿,日夜在海边呼唤,直到两鬓全白、腰弓背驼,仍执着地守候在海边,最终化为石头,矗立在女儿被掠走的海水里,成为远近闻名的石老人。

此刻,远望沐浴着霞光的石老人,心生感慨,热泪盈眶。他虽化为坚石,但却以思考智者的形态“活”了下来,他要永生永世守望自己的女儿,他要永远不屈不挠地向龙宫示威,他要警示世人,不要欺软怕硬,所有恶行都会受到惩罚的,霞光眷顾的,永远是善良的人!

天越来越亮了,有赶海的趁退潮之机,匆匆忙忙地跑到浅滩捡、挖海货(没顾得去看他们桶里的东西,又是一憾事),也许今天能买个好价钱,也许今天一家人能大饱口福。但,他们却不时挡住了摄影人的视线,引起了一阵吆喝声,我却不以为然,谁说赶海人不是风景?让他们进入镜头好了。

太阳升高了,摄友们还是恋恋不舍,淡淡的霞光里,留下了他们一个个形态各异的、执着的身影。

沿着来时的路往回走,见木栈道和沙滩上的白霜还未消融,有晨练的人三三两两地跑过,有环卫工人勤劳的身影,沙滩上因退潮留下的波纹状痕迹非常奇特,在一条条反光的水流交织中,组成了奇特的几何图,我忍不住又停下脚步,掏出已经归包的摄像机……

突然一声清脆的鸣叫,一只喜鹊撞进我的视线,于是,心情大好,蹑手蹑脚地靠近它,观察它偷偷躲到草丛里吃苹果(不知哪个游客扔的),拍下它滑翔飞走的刹那间,那翅膀好美啊!

青岛人是爱美的,一个个装饰性标志建筑立于沙滩之上,即便是一个个小小的垃圾桶也设计成海洋里动物的形状,令人赏心悦目。我举起相机,太阳光从建筑物的缝隙里穿过,形成了一个个星芒!

青岛人是浪漫的,这不,就在这沙滩上,竟然有一个咖啡书屋,起的名字也好,——花神书咖,想一想都神往,有花、有书、有咖啡,你不浪漫都不行,里外整齐的桌椅,四处摆放的花盆、花瓶,隔着玻璃似乎都能闻到花香,你能抵住进去坐坐的诱惑吗?更何况,旁边还有一个秋千呢!

想一想吧,喝着咖啡看着书,累了,就坐到秋千上看大海,看石老人,然后,慢慢地荡,让思绪跟着荡飞,跟着沉淀,然后,锁定心神,留在这美丽动人的石老人海边景区里。

作者;徐坤笔名:书香系青岛是当代文学创作研究会会员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