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年12月,第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
女知青邢燕子因突出贡献和典型精神,受邀出席会议,在这里她第一次见到毛主席和周总理。
如此近距离地见到引导着自己在革命道路上不断前行的伟人们,邢燕子紧张得连话都说不出来!
然而令她没有想到的是,周总理竟然早就知道了她。他看着眼前紧张的姑娘问道:你一定是燕子吧,虽然是第一次见面,可我早就知道你了。
开会前,毛主席还跟她亲切握手,拉着这个激动万分的姑娘走向主席台,一边走一边问燕子的座位在哪里。
在知道邢燕子是大会执行主席需要在前排就坐后,一直把她送到位置上才离开。
而在毛主席71岁的生日那天,主席更是特别邀请邢燕子来参加自己的生日宴,让邢燕子坐在了自己的右手边。
担心邢燕子吃不饱,主席还把自己的饺子和烧饼夹给她,由此可见对其器重。
那么,当时比明星还要火的女知青邢燕子,究竟作出了那些杰出贡献,在这一项又一项的殊荣之后,她的生活又是怎样的?
邢燕子
接下来,让我们一一明说:
一、火红的年代朝阳般的年轻人
年,我国的农村进入水利建设的高潮的时期,由于当时进行开发的钢铁、重工业,矿物勘煤矿等等工作急需用人,来自全国全国各地无数的工人去往全国支援着重工业开发。
随着重工业的快速发展,由于大量的劳动力向工业的转移,对于当时的农业劳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如何才能吃饱肚子成为了当时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
当时刚刚中学毕业的邢燕子,并没有像其他人预想的那样,回到在天津市内工作的父母身边。
而是毅然决然地响应国家的号召回到乡下去,同无数的农民一起,成为新时代新农村“有学问的农民”,她想用自己学到的知识,为国家奉献自己的一份力。
对于邢燕子的选择,身边很多人都不能理解,甚至觉得她不可理喻。
邢燕子
因为在当时,能留在城市是无数人做梦都想的事情。
可是邢燕子竟然主动地放弃了这个无数人渴求的机会选择去乡下,面对着身边人的不理解,亲戚的冷言冷语。
邢燕子几乎被身边人们的职责形成的无形的压力压得几乎喘不过气起来,可来自父亲的认可和鼓励让邢燕子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这一年,她十七岁。
就在她来到农村的第二天,邢燕子就迫不及待地主动到村党支部,找到了当时的老支书董德林表示自己要求参加到集体劳动中去。
看着眼前充满激情,仿佛有着无限的活力的姑娘,老支书无比高兴。
可是在高兴之余也有些担心这个城里来的孩子能不能坚持住,要知道种地做农活可不是坐在屋子里学学问那么简单的。
他对着邢燕子说,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业,不能凭着一时的热情,慢慢来,慢慢来。
农业劳动
董德林为了让她尽早地适应农村生活,先后让她做了各种不同的工作。
邢燕子不管是从事什么都是认认真真地容不得半点沙子,在实践中快速学习着身边的一切。
就这样,在经历了将近一年多的农活工作里,邢燕子发生了不小的改变。
皮肤黑了,手也变糙了,她在那里一站那里还有一点学生的样子,完全是一个农村姑娘。
可是不管样貌如何的改变,她脸上洋溢着的笑容和坚定的信心却一直未曾改变。
年的夏天,当地进入了汛期,由于连续的强降导致雨河水的水位迅速上涨。邢燕子所在司家庄也在为在为了预防决堤和洪水进行着紧锣密鼓的筹备中。
由于村中的青壮年因为村子太过贫穷,全都离开了家乡去外面找出路了。导致村内的人力实在是有限。
(防洪)
为了防止出现意外,邢燕子也接到任务需要去堆“土牛”。
她需要在堤坝的旁边,堆成一个一个的大土方子用来在出现漏洞的时候进行抢险补漏。
这些如同城墙垛口的土方看着相当壮观,相对的这也是个所有人公认的重活儿。
本就是相当麻烦和急迫的工作,偏偏赶上了连雨天,高强度的降雨使得堤坝不断地受到上游的冲击。
邢燕子面对此时的苦难没有选择放弃,她认为正是党对她的考验。
面对人手的短缺,她想到了村子中留守的党员姑娘们,于是便联合了村中的党员姑娘们组成了“邢燕子突击队”。
这些姑娘们在面对苦难的时候展现出了不弱于男人们的意志力与执行力,出色的完成了交给她们的任务同时甚至还有余力帮助其他的小队。这让这群姑娘们组成的娘子军打出了自己的名气。
邢燕子
虽然出色地完成了防汛的任务,可是还是受到了洪水的影响,司家庄的生产任务没有完成,只有一些麦子和高粱被保存了下来。
为了缓解粮食短缺的问题,邢燕子带领着自己的姑娘队把池塘的水抽干,然后亲自带领姑娘们下水摸鱼。
经过三天的努力终于将池塘的水全都排干,她们的手也磨破了,胳膊因为向外舀水酸的提都提不起来。
她们的辛苦没有白费,好几百公斤的渔获,点燃了所有人的热情。她们将大的、肥美的鱼挑出来带到集市上卖了一个好价钱,缓解了集体的资金紧缺的问题。
剩下的一些小鱼都被邢燕子做成了她家乡的美食“熬小鱼贴饽饽,”让大家美美地吃上了一顿。
后来,邢燕子和她带领的姑娘队又靠着“三条驴腿”的精神完成了组织上交给她们的大大小小的数不清的任务,她们治碱、挖渠道流、抢种六九麦和冰原治鱼。
只要是哪里任务重、环境艰苦,哪里就能看到姑娘们的身影。
她们拼着一双手,创造了无数的不可能,成就了在石头上种粮食的奇迹。
邢燕子
三、轻灵的燕子飞进全国的百姓眼中
有了燕子队,全村都改变了样子。这群坚韧不拔的姑娘们获得了司家庄群众一直的好评。
短短的一年里,司家庄不只是生产面貌有了改变,粮食的产量提高了,就连人们的对于村子的认知思想也发生了改变。
曾经外出闯出路的人们也开始陆续回到故乡,加入到了建设自己的家乡的工作当中去。
邢燕子坚持不懈,努力建设乡村的事迹,不仅仅在当地广为传播。
甚至在相邻的其他的村县,人们也对这个创造出奇迹的姑娘有所耳闻。
邢燕子和邢燕子突击队对于革命工作的态度,哪里艰苦哪里上的精神,也渐渐对着周边的小队产生了影响,人们纷纷打出了“向邢燕子学习,为了建设新农村尽一把力的口号”
在看到报纸报道后,被这种舍己为人、一心为公的精神所感动。
当时无数刚刚毕业的青年放弃了在城中的工作的打算,也效仿邢燕子投身到了农村的建设当中去,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年,邢燕子向党组织交出了自己的入党申请书,她的申请书中表达了自己要把自己一生献给党和人民,用自己热血书写新社会主义农村的新篇章。她要永远扎根农村,为革命战斗到最后一刻。
对于邢燕子带来的影响,次年9月,中国青年报发布了《向邢燕子看齐,形成热爱农业劳动的新风气》的文章。
在这片文章当中引用了郭沫若先生专门为歌颂邢燕子“青春先给农村,青春永不老去”创作的《邢燕子歌》。后来由著名的作曲家刘炽进行谱曲,在广大有志青年中流传。
年9月,邢燕子在国旗下,面对着眼前飘扬的红旗,大声的宣誓着入党誓词,庄重的宣誓词久久的回荡。
邢燕子与毛主席合影
在四年以后的第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因突出贡献,邢燕子受邀出席会议,见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也就有了文章开篇的那一幕。
在毛主席71岁的生日那天,主席还特别邀请邢燕子、董家耕、王进喜和钱学森等人来参加自己的生日宴,主席特意让邢燕子坐在了自己的右手边。
在主席的眼里邢燕子和董家耕作为模范知识青年,是最有“资格”受到款待的。
主席笑着表示“自己必须跟工农大众坐在一起”,对两个献身农村建设的年轻人更是关爱有加,频繁夹菜,生怕他们吃不饱。
四、驴棚里的婚姻相互支持走完一生
邢燕子的婚姻也十分的与众不同。年,经过党组织的介绍和安排,当时21岁的邢燕子嫁给了自己的丈夫王学芝。
王学芝为人虽然很老实,但是他的家很穷,结婚什么都买不起。最后还是公家给一对新人做了两床被子后又给了他们一些布票。
邢燕子与王学芝
两人的婚房很小,结婚不久后。两个人干脆就搬到了窗户根底下喂驴的小棚子里,小棚子里活动范围依然有限,甚至无法直起腰来,还漏雨。
可就是这样的环境,邢燕子却从未抱怨过什么,就这样和自己的丈夫在驴棚度过了将近半个世纪的婚姻生活。
就在同年8月,邢燕子和王学芝的这个小家庭里迎来了第一个小生命,他们的大儿子出生了。
对于这个孩子,邢燕子却根本无法承担照顾的责任。随着自己的名气越来越大、职务越来越多相对的工作也越来越多。
邢燕子最忙时候大大小小担任了16职位,由于同时担任数个职位的这种情况,她经常需要在好几个地方来回地跑。
虽然也很心疼,但是也只能将孩子扔给自己的丈夫看管。
由于当时的年代对于领导的要求十分的严格,哪怕邢燕子当了市委书记,自己的丈夫还是无法进城。
邢燕子
对于带孩子的任务,作为门外汉的王学芝也是两眼一黑,一般在家都是自己的妻子负责做饭,他根本不会做饭。
可是为了照顾孩子,只能自己笨手笨脚地煮粥给孩子喝。可是自己煮的咸粥,一点都不输咸菜,咸的发苦。
看着自己的妻子整天忙得不着家,将照顾孩子的任务全部扔给自己。王学芝却从没有抱怨过什么,他知道自己的妻子也是为了更多的家庭能更好的生活,自己多付出一点也没什么。
他对妻子的工作十分的支持,甚至成为了自己妻子的专车司机,每天骑自行车接自己的妻子下班。
对于照顾孩子的问题,也从来不向邢燕子抱怨什么,只是自己默默学着照顾孩子的技能。
年,全国各地的知青都开始陆续返回城内或者选择留在当地。知青办在跟邢燕子沟通后,将她安排到天津北郊的综合场当党委副书记。
上世纪的下乡知青
当他们搬到新家的时候却发现,这个地方甚至比他们之前住的村庄环境更加恶劣。肆意生长的野草中蚊虫全部蛰伏在里面。
身为市委书记的邢燕子每天都需要去井里打水,去拾柴火。两个孩子跟着她颠沛流离,导致学习都被耽误了,这也成了她一辈子的遗憾。
五、一生不曾怠惰,最美奋斗者
年,这位是四十多年来,完全抛弃了个人生活一生致力于为国家建设奋斗的斗士邢燕子光荣退休了。
由于常年的高强度工作,对自己的身体也留下了无数的隐患。虽然没有生命危险,但是心脏病、冠心病,腿部水肿,这些疾病导致当年那个风风火火的英武女子,如今也需要与药片相互为伴了。
就这样,照顾大了两个儿子的王学芝刚又负担起来做家务,照顾孙子的重担。曾经连粥都煮不好的人,如今也能烧的一手好菜。
由于身体疾病的原因,邢燕子的生活习惯越来越喜欢安静。
曾经一旦忙碌起来完全停下不的人,开始开始沉浸在一家人在一起的温馨感中。
虽然已经退休,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可以做很多自己以前完全没有时间做的事情。
每天的新闻联播和天津的早晚新闻她还是十分关心,每日必须看的,平时对于一些不好的风气也是及时制止和反馈。
无聊时邢燕子便开始练习写字,很快她的字就有自己的风格在里面,甚至一些社会上的成功人士都会特意去天津向邢燕子求字。
有一位小有名气的老板希望她能帮自己写:“傲气、骨气、霸气”,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邢燕子思考了很久后给他写下了:“志气、骨气、人气”六个字。
看着企业家不理解,邢燕子便解释道:人有了志气才能有了骨气,有了骨气才能干成大事,只有做有益于社会和人民的事才能聚起人气。
人一旦骄傲了就会犯错,所以傲气和霸气并不合适,脚踏实地的做事才是最重要的。
年4月,这位投身建设新时代新农村的表率,带领农村妇女在盐碱地上中出庄稼的“知青楷模”、“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最美奋斗者”邢燕子女士因病去世,享年81岁。
结语:
邢燕子是一个时代的代表,她的艰苦朴素、吃苦耐劳、不惧苦难、果敢坚韧是那个时代的为了祖国建设无私奉献的人们共同的特点。
就像是人们对于邢燕子的形容一样,她就像是一株红高粱一般,刚爱敢恨、敢作敢为,扎根在基层建设中生气勃勃、野性生长,无惧荆棘丛生的道路。
无数的人如同邢燕子一般扎根于基层、投身到建设当中去,这或许不是最体面的工作,或许不被人理解,但是功在一时,利在千秋。天下虽无万寿无疆之人手,却有泽披万民之功业。
(知青下乡宣传)
他们来这全国各地,聚在一起的理由或许不同,但是目标却是一致的,他们深爱着这个国家。
是平凡成就了不平凡,是普通衬托了不普通。如果没有基石,哪怕空中楼阁在华丽也在摇摇欲坠。
群星之所以耀眼并不是其中的任何一颗的与众不同导致的,但当他们聚集在一起的时当他们一起闪耀时所形成的星河,即便是光年外依然可以看到。
编辑:十五先生
责编:林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