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珣(唐玄宗时期宰相杨国忠之父)碑。记者看到图片上的杨珣碑高大厚重,虽然孤零零地矗立在田野里但保存完好。刘拓摄
新华社北京1月11日电(记者王学涛)1月11日,《新华每日电讯》刊载题为《为留住古迹身影,“厚着脸皮挨家挨户拍照”——与时间赛跑的访古记录者和他的梦想》的报道。
见到刘拓是在北京大学校门外的一间咖啡屋里,他看上去微胖、爱笑,非常随和。虽然感冒了,但依然和记者聊到了夜里11点多。
28岁的刘拓是个名副其实的旅行达人,10年里他参观了约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处世界遗产,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和中东地区。这位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博士研究生正在与时间赛跑,希望用镜头尽可能多地留住那些原汁原味的古迹身影。
走上访古路
刘拓出生于云南,跟随父母在陕西长大。18岁之前他常跟随喜欢旅游的父母出去旅行,尤其爱看植物。浙江百山祖、天目山、贵州梵净山等都是他常去的地方。“像我们这样的人一般都有收集癖好,看植物、集邮、访古迹……”
热爱上古建筑是在年。这一年,18岁的刘拓被保送到北京大学,第一次脱离父母的怀抱一个人出去旅行。刘拓回忆说,因为不用参加高考,他有半年时间可以在外面玩,期间一共去了10余个省份。
刚开始,刘拓参观的是像晋祠、云冈石窟一样知名的旅游景点。要找寻这样价值高的文物,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无疑是很好的帮手。
从年至今,国家共公布了7批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他参观湖北武当山,上山前购买了一张地图,上面标有当地所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位置和批次,于是他按图索骥前往。“当时没有一个游客,但古建非常好看,一点都不比卖门票的古迹差。”同年4月,他又跟随两名古建筑系的校友到天津独乐寺考察,刘拓说那是他第一次看到中国早期木结构古建筑,“真的被震撼了!”
从向父母要钱,到现在自己挣钱,刘拓把收入和业余时间都用在了访古上。年9月7日,他在新浪微博上发表了博文《纪念去过的国保单位突破!》,当时他到过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有处。而截至年8月,他已经去过处世界遗产,主要集中在中国和中东地区,其中12个因为战乱风险被评为濒危世界遗产。
刘拓心里清楚要发挥自己的长处做有意义的事情。而他喜欢往外跑并且擅长与人沟通。按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能厚着脸皮挨家挨户拍照”。虽然后来多次去中东国家,但实际上他只会说英语这一门外语,很多时候靠的是比划动作。由于做过地质和考古调查的原因,刘拓会像收集资料一样,从各个角度大量拍照。同时,他也希望自己拍到的图片能有用处,于是有人做研究向他要资料,他就直接给了。
“记录让旅行变得更有意义。”刘拓说,有的古迹在网络上没有相关信息,有的古迹随着时间流逝而发生改变,而他至少给文物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
走访了约个县,拍了近个县的街区
刘拓一边熟练地打开一个个文件夹,一边告诉记者,随着他调查深入,范围扩大到各个级别的文物,当看到因偷盗、塌毁、修坏、拆除、开放面积缩小等原因,部分古迹发生变化后,一种紧迫感油然而生。
年,刘拓到辽宁朝阳市云接寺访古,看到娘娘殿内有精美的清代壁画,人物神情栩栩如生、绘画线条简洁流畅,但由于年久失修,壁画部分已经脱落。时隔两年,他故地重游时惊讶地发现小庙已经整体翻修,内部的壁画也被新画完全覆盖,大红大绿惨不忍睹。
“刚开始我还以为找错了地方。像这样的修缮属于毁灭性的,一点挽回的余地也没有。”刘拓遗憾地说,他把这件事曝光到网上后引起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