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朝阳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伤寒论此方剂升中有降,降中有补, [复制链接]

1#

旋复代赭石汤出自《伤寒论》,其条文说:“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复代赭石汤主之”。其原方剂组成为,旋复花三两,代赭石一两,人参二两,生姜五两(切),半夏半升(洗),甘草三两(炙)大枣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病,经过发汗,或吐,下法治疗后,如果表里证全解,则自然饮食如常,现在虽然伤寒表证已经解除,但心下痞硬,是胃气已伤,胃虚而留邪,噫气不除,是胃气上逆而兼蓄有水饮证。人体的胃气,其主要作用在于传送饮食,故以下行为顺。此证因汗,吐,下后,胃气受伤,则胃气不能下行,更转而上逆。下焦的冲脉,因胃气上逆,遂至引动冲气上冲,更助胃气上逆。而且平时肝气能助胃消食,至此也随着上逆,此为原有痰涎与气相凝滞,故致心下痞而且硬,阻塞呼吸之气不能上达,乃致噫气不除,噫气是用力呼气外出所发出的声音。

张仲景治疗痞证的方法,不出诸泻心汤,因为表已解,无寒热之邪,故用生姜泻心汤中去掉黄芩,黄连,干姜,而加入旋复花,代赭石。旋复花,《神农本草经》中说其味咸,温。主结气,胁下满,惊悸,除水,去五脏间寒热,补中,下气。为其味咸,有似朴硝,故有软坚下行的功效。故旋复花可导饮下行,用以平肝、降胃、开痰、利气确有特殊的效果。代赭石,为氧化物类矿物赤铁矿的矿石。味苦,寒。主鬼注贼风,蛊毒,杀精物恶鬼腹中邪气,女子赤沃漏下。代赭石最善平肝、降胃、镇冲。

总观全方,组方以旋复花为主,花者质轻在上,有上行的特点,而旋复花味咸又有下降的作用,能升能降,所以既能疏肝利肺,又能消散凝结之气。代赭石为矿物药,入肝经而有镇肝降逆的作用,使肝气条达下行为顺,所以用量宜小而不宜大,以免其质重直走下焦,影响疗效的发挥。此方剂用旋复花逐痰水,导饮下行,除胁满,降胃兼以平肝,又辅以赭石镇心降逆,半夏以降胃气,更配伍以人参、甘草、大枣、生姜以补助胃气之虚,虚回则邪散,痞可解而噫气也可止。

《伤寒论》:张仲景的方剂,举一反三,都在加减变化之中

张仲景组方的严谨和精准,用药法度的森严,在此方中表现最为突出

此方具有和胃降逆,下气消痰的功效,主要用于胃气虚弱,痰浊内阻,胃失和降,证见胃脘胀满、嗳气、呃逆或恶心哎吐,苔白滑,脉弦滑无力的患者。以心下痞鞕,噫气频作,呕呃,苔白滑,脉弦虚为辨证证治要点。本方可用于急慢性胃炎、神经性呕吐、耳源性眩晕及幽门不全梗阻而见胃气上逆之证。现代医学的胃神经官能症、胃扩张、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幽门不全梗阻、神经性呃逆等属胃虚痰阻者,均可运用。从临床上看,旋覆代赭汤特别适用于妇女因情绪波动而引起肝胃失和的病变。

上文说了泻心汤类也治心下痞,半夏泻心汤是太阴阳明水湿寒饮互结于心下引起寒热虚实错杂,心下痞硬为主,嗳气为辅助;生姜泻心汤是治心下痞硬,同时有严重的干噫食臭。旋覆代赭汤是太阴寒湿水饮,痰气交阻而上泛,引起的嗳气呃逆为主症,心下痞为辅助症状。我们在临床运用旋复代赭石汤,以及旋复花,代赭石两药,主要是抓住中阳虚寒,痰阻气逆,这些本虚标实的病机,本方标本兼治,虚实并调,用药温中有降,降中有升,降气不伤正,补虚不助逆,一升一降,重在益气和胃,降逆化痰,从而使中焦恢复健运,痰涎除,则清升浊降,诸症痊愈。故此方剂为承领上下的圣方。

总之,温热病后期,虽然以伤阴为多见,但也不乏胃气受损。呃逆而不欲饮食,反映了胃气虚弱而上逆,仲景之法,用糜粥调养,日久之后中气渐复而病能自愈。旋复代赭汤能调和脾胃,降逆平冲,消散痰饮,治法与病机相应,所以效如俘鼓。在临床应用中可以合半夏泻心汤、吴茱萸汤、四逆汤、乌梅丸等。原方代赭石用量较轻,恐其苦寒质重伐胃。若胃气不虚者,可去人参、大枣,且加重代赭石用量,增其重镇降逆的功效;若痰多者,可加茯苓、陈皮等以化痰和胃。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