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陶瓷-明清官窑瓷器专场
清乾隆霁蓝釉菊瓣形盖壶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尺寸:H:11.5cmL:21cm
公元年正月,乾隆皇帝离开京城,开始了第一次南巡,同行的有皇太后钮祜禄氏、皇后嫔妃,还有随从大臣、侍卫人员,达两千余人。前呼后拥,浩浩荡荡。沿途地方官吏深知乾隆讲究排场娱乐,争相迎逢,布置行宫,陈设古玩,采办各种名肴特产。乾隆一行渡黄河后乘船沿运河南下,经扬州、镇江、常州、苏州、嘉兴至杭州,所见图一:为乾隆南巡图之局部。此次南巡,其意义并非在于游山玩水,品茗赏花,更在于借文娱之乐,听百官事,得民心,从而巩固自己的江山政权。
乾隆南巡图之局部
在这次南巡之中,地方官员们最为重视的是所到之处为乾隆皇帝备茶及各式茶具,也是这次史书对南巡的详尽记载,让人们了解到乾隆皇帝的嗜茶之好。对于皇上的这个喜好,各地官员常常事先准备好采茶现场,装饰一新,挑选茶农进行培训。使得乾隆所到之处,见到的是一片繁荣盛世的景象,处处莺歌燕舞,男女老少兴高采烈地采茶、炒茶,忙得不亦乐乎。乾隆巡视一番,甚是高兴,回到行宫后,余兴未尽,提笔写了一首《观采茶作歌》:
从这首诗不难看出乾隆对品茶制茶之事的热衷,茶道一事虽主在品、闻茶气之香,同样犹然离不开乾隆皇帝对“赏茶”仪式之至高品味。
“高宗赏月品茗”之局部
清乾隆御制“荷露烹茶”诗文茶壶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赏”即赏茶之色,赏茶之器,茶器作为品茶之时的必备工具,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之作用,乾隆皇帝对茶器之重视可见多处记载,如乾隆二十四年(己卯,)秋天,皇帝驻跸圆明园时,因采集园内新秋荷叶上的露水获取灵感,曾特意下令景德镇御窑厂烧制成套的瓷茶壶、盖碗及托盘,壶壁、碗壁分别以矾红录写他的两首《荷露烹茶》诗,盘底则饰以荷叶田田的纹样。以上整组的“荷露烹茶”诗茶壶和茶碗,皆是乾隆帝喝以名为“荷露”茶所沏茶的御用茶具,见图二,为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乾隆御制“荷露烹茶”诗文茶壶。
除此之外,“三清茶杯”的设计也是由乾隆皇帝亲自勘酌,并由内务府向景德镇御窑厂定制的特殊茶具(如图三),据载当朝每年正月月初,乾隆皇帝举办茶宴,不同于一般昭示皇恩浩荡的酒宴,皇帝邀请的一定是心中认定的最有文化品位的侍臣一起来品茶、作诗,这一活动是乾隆皇帝每年必行的茶事,据说宴时,诸臣朝服衣装,鱼贯而入,叩首皇帝,按序入座,清乐响起,三清茶方始奉上,之后便是乾隆皇帝品茶、赋诗,臣工传阅,依韵恭和。如果皇帝心情特别好的话,就会把三清茶诗瓷杯赏赐给侍臣。
清乾隆洋彩“三清诗”茶杯法国吉美博物馆藏
相比存世量较之多见的御赐茶杯之外,御用茶壶的定烧数目可谓十分稀少,本次中贸圣佳秋拍拍品之“霁青釉菊瓣茶壶”即为茶具中的逸品,拍品壶成扁圆形,盖与壶身均菊瓣式等分,一一对应,规整而充满韵味,相较雍正一例,此壶身显的饱满立体,壶身一侧有短流,另一侧为半环形曲柄;外底有支钉烧痕,底处留白并书写大清乾隆年制六子篆书款。通体施高温积青釉,釉色似仿制宣窑宝石蓝釉所作,发色鲜艳,具有别样的艺术感染力。
实际上此类菊瓣形茶壶并非乾隆一朝所有,其造型设计初创于年希尧之手,据载,菊瓣形茶壶为雍正七年创烧,《活计档》载:“八月初七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闰七月三十日郎中海望持出菊花瓣式宜兴壶一件,奉旨做木样交给年希尧照此款式仿均窑,将霁红、霁青釉色烧造,钦此。”以此推论,本品乾隆时期接演递增,在当朝由唐英继续烧製并供御使用。
清雍正仿钧釉菊瓣纹执壶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仿鱼籽绿釉菊瓣纹执壶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清雍正霁蓝釉菊瓣纹盖壶
清乾隆霁蓝釉菊瓣纹盖壶
目前存世所知菊花瓣式茶壶除了霁红釉见缺,其余两种仿钧釉者与绿釉者,可见藏与北京故宫博物院及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仿钧釉菊瓣纹执壶与仿鱼籽绿釉菊瓣纹执壶。以及19年保利春拍流通于市的霁蓝釉菊瓣壶与粉青釉菊瓣壶,对于“菊瓣纹样”这一仿生设计不仅见于此类茶壶之上,更见于为人熟知的各色有菊瓣盘之上,如图为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乾隆十四色菊瓣盘,这种针对于“菊花瓣”之设计融入了雍正与乾隆两位皇帝对菊花的喜爱之情。
其实,我们从乾隆之父《皇帝行乐图》中便不难找到清代皇室如此爱菊的答案——“行乐图”中的皇帝化身各种身份,或为古代文人雅士或是神话人物:如弹琴的高士、乘槎的仙人、采菊东篱的陶渊明(图八)、独钓寒江的老渔翁等等,可见宫廷生活枯燥乏味,皇帝特此换装成脱离世俗的凡人,从而让心灵体验归隐山林放浪形骸,远离政务之乐趣,如图为皇帝装扮为陶渊明之形象,他翘首以盼,似远望前方而近抚雏菊,从此可证明他内心所向往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状态。这幅绘画作品充满哲思,其中的“菊花”即暗示出皇帝不为世人所知的一面。
《行乐图》中的“采菊东篱”场景
不但行乐图中的菊花作为物象隐喻,其喜爱之情还体现在宫廷绘画中,台北故宫博物院曾在清世宗文物大展中展出过宫廷著名的内阁大学士邹一桂所绘花卉图册,其中所绘菊花形态各异,惟妙惟肖,又如图九所示为故宫博物院藏弘历所绘的菊花轴,其绘画中的菊花似被赋予傲霜、孤高、隐逸之趣味,这也印证了乾隆皇帝对汉学的推崇与深厚功底。故宫博物院藏钱维城洋菊图卷绘画菊花四十四钟,且由汪承霈根据乾隆《题洋菊四十四种》组诗,作《洋菊四十四种图卷》,如图十:绘画中有金佛座、秋水霞、晚酣霜等洋菊品种,每句诗对应一种菊。可见乾隆皇帝有着强烈的养菊、绘菊、颂菊之好。综上可见,清皇室对菊花的赞誉可以用“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来释读,同时这也对拍品一类菊瓣形茶壶与盘的仿生设计做了最美妙的诠释。
《菊花图轴》弘历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洋菊四十四种图卷》
公元年,高宗六次南巡结束,在皇帝所推崇之汉文化的影响下,江南风物引人倾慕,以至于其作为近世中国文化核心意象的地位难以撼动。于是,清帝将江南的美景画作图纸带入宫中,划定三山五园来复制江南意境,在“江南”的水土上营造北风建筑来宣示政权核心,正所谓“不是江南,胜似江南”,清朝大一统的意识形态从此宣告实现。而行宫内,柳树间,这一杯一盏,一壶茶之中,应然显现了皇帝政治生涯之外的人生境界与不为人知的诗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