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朝阳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海故事崇明的特色地名三 [复制链接]

1#
盖百霖价格 http://www.jk100f.com/baidianfengzixun/texiaoliaoxiao/wuliliaofa/m/14899.html
<

崇明的盐业地名

崇明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与盐业相关的特色地名,成为崇明历史文化中的宝贵财富。种植业与制盐业并为明清时期崇明岛的两大产业,从事种植业的土地为沙田,从事制盐业的土地被称为灶地。灶地早期集中分布在崇明南部沿岸,即县治南侧沿岸的享沙与吴家沙一带。享沙又名响沙,明万历年间涨起,知县张世臣改享沙为响沙。享沙位于老滧港东、张网港西,东三江口、杨家庙、侯家镇、下三星镇之间,原有黄虎状、陆宏状、沈定状、徐潮状、龚柳状、东合套、西合套等。吴家沙形成于明代,在今建设镇、新河镇境内。明正德《崇明县志》载:“在东沙西南,隔海水十五里。”明万历《崇明县志》卷一《沙段》记载:“水咸不可耕,多出柴芦、鱼盐之利,民甚便之。”明嘉靖年间的知县孙裔兴主持修筑吴家沙官坝“以御盐潮”,贡献颇著。清初,“四面涨合,仍决泄便民”。

盐场

崇明的盐业生产历史悠久,南宋嘉定十五年()官府在崇明姚刘沙上设置天赐场。元至元十四年(),在天赐盐场地设崇明州。明清时期,崇明的制盐业进一步发展,从《崇明老地名文化》所收录的地名中可见一斑。

明成化十八年()改置天赐沟场,设大使、副使一员,而至清代这一行政管理制度更为完善,在地名中亦有痕迹可寻。盐大使署在南堡镇,又称场署。清乾隆四年(年)卢焯奏请设置,“奏新设崇明巡盐一场,拟以崇明巡盐大使命名”。首任巡盐大使张逢泰请求拨国库银在大通河南、场署北建廒3间。后又由灶户龚芝等在六滧竖河捐建盐廒10间。道光二十年(年),场署倾倒。据《清实录》载:“(乾隆十年二月)崇明盐务,从前责成县丞巡查。今既设巡盐大使专缺,应悉归管理,仍听地方官统辖。”

除此之外,相关的地名还有盐廒。清乾隆年间,由灶户龚芝等在六滧竖河捐建盐廒10间。同治三年(年),祝书绅、童叶庚在六滧河东建盐廒16间,设局办理盐捐,因骚扰百姓,引起盐民闹事,盐局撤销,盐廒废掉。光绪七年(年),重新设立盐局由原盐大使陈诗颂领运浙盐试办官销,设置小竖河、新河、茅家港、潞港、海梢、豁竹滧等南北廒于内外沙,共6所。因淮盐优于浙盐,盐局又撤销。光绪十七年(年),商人费永济受县署门丁金竹庵诱惑,领取浙盐,运崇设局,于光绪十九年(年)春,引起沈秀之率领民众一月之间3次捣毁盐局。御史安维峻奏请永远撤销。

盐场下设团,团下有灶,为灶户聚集、生产之所在,团、灶名多以序数命名,但也有例外。如黄作云盐灶,在中兴镇永隆村,北八滧西永隆镇崇明《顾氏汇集宗谱》记载,“棠后又后裔孙”,顾云初、顾银狗,居住“八效阴黄作云盐灶南”。

崇明的“滧”字地名

“滧”字是具有崇明地方特色的地名通名。滧,读作yáo,用于指代天然的港汊。《崇明老地名文化》收录不少相关地名,下文择要介绍。

八滧阴在陈家镇八村。花漂港西。崇明《顾氏汇集宗谱》“棠后又后裔孙”的一支后代顾云初、顾银狗,居住“八滧阴黄作云盐灶南”。崇明《季氏世谱》“士尊派”,迁崇第14世学仁,“住八滧汤氏灶东”。年5月22日《新崇明报》报道,“八滧形旁创一镇名转角镇,市房亦有七八十间。”

光绪《崇明县志》记载的滧字地名

八滧镇在陈家镇八滧村。原名兴隆镇,镇西为八滧河大桥及八滧河南口水闸。相传始建于清乾隆年间,道光年间改称八滧镇,20世纪20年代较为兴盛,有轮渡定期往来于申崇之间。崇明《季氏宗谱》“三房孟能支文饮后”的一支,“住崇八效镇西”。

北八滧即开港,南北向的八北段。北四滧在合兴镇北,南北向的四滧港北段。

十滧在崇明陈家镇。位于奚家港东四里。清康熙《崇明县志》记载“在箔沙“在县治东”。民国《崇明县志》记载:“十滧,在奚家港东四里,南入江,北行经朝阳镇,至赵公堤。”

北盘滧在港西镇南盘滧镇北。位于北三沙洪水闸西北。原有北盘滧镇。有义冢,年8月8日殓葬江南蒋秘书部队9名在八字桥西抗日阵亡战士。镇北有济民墩,又名救人墩、救命墩。集镇东南为近代乡绅陈梅春、陈龙章的老宅,原三沙洪自长江北入海口绕过北盘滧镇东南折向西南,再向南的一段名为庄滧河,又自协兴镇西北产生分支,绕过协兴镇东边向南,再绕过南盘滧镇西边向南至南横街再向东。

青草沙水库

四滧港在堡镇小派东,南北向。南四滧镇有老街,另有北四滧。自南向北分别形成南四滧镇、新五滧镇、彷徨镇、鲁玙镇、合兴镇。崇明《徐氏家乘》“化龙后”,迁崇第9世徐启元(谱名化龙)长子徐云锡(字君锡)的后裔,“住四滧岸南”。四滧镇在堡镇境内,靠近四滧港。俗称南四滧,今老街犹存。

头滧镇在崇明县东部。旧有头滧、头滧镇。清康熙《崇明县志》卷三《建置志·河港》:“滧,自头滧起至十滧止,共十,俱在箔沙,俱在县治东。”乾隆《崇明县志》卷三《建置志二·津梁·济民墩附》:“原建济民墩四十二座……一在头滧,离海十二里。”乾隆县志记载:头滧镇,距城20里。崇明《顾氏汇集宗谱》“参派、文礼后”的一支,居住“头效镇南”。

老八滧镇在陈家镇境内的八滧村。位于引河桥南,靠近长江南支。崇明《张氏宗谱》“士贤派伟公一成后”的一支,富华、尚和、尚志,居住“老八滧镇北”。崇明《陈氏宗谱》“磷支懋德后”的一支后代,“住崇老八滧对西”。崇明《徐氏家乘》“公正支、士英后”的一支后代,“住八效镇南”。崇明《徐氏家乘》“公正支、时椿后”的一支后代,“住八效镇东南”。另有新八滧、新八滧镇(大通中学附近),位于老八滧镇北。

老滧河又称老滧港,在港西镇、建设镇、城桥镇境内。北段,北排衙镇南至界牌镇北,原为老滧河、老滧港。为崇明北岸港口,通往长江北支,民国初,港长4.2千米。界排镇南至东三江口北,原为界牌港。今自北至南(长江南支)统称为老滧河,南口有老滧河水闸,通长江南支。

老滧竖河马桥在崇明县“城北四十二里”。名载清乾隆《崇明县志》。民国《崇明县城》则称,老滧竖河马桥,离城20里。此老滧河桥实为清同治六年(年)陆仿古所建新兴镇桥。清乾隆、光绪《崇明县志》提及新兴镇。据乾隆《崇明县志》记载,新兴镇距头滧镇8里。

老滧镇即北排衙镇。位于北沿公路边、建设窑厂西,靠近老滧河,原为长江北支入海口。名载于清乾隆《崇明县志》。

参考文献

《上海地名志》编纂委员会编:《上海地名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年。

薛理勇:《老上海浦塘泾浜》,上海书店出版社,年。

徐兵:《崇明老地名文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年。

王昊:《明代乡、都、图、里及其关系考辨》,《史学集刊》年第2期。

鲍俊林、高抒:《沙岛浮生:明清崇明岛的传统开发与长江口水环境》,《史林》年第3期。

上海市测绘院

地图文化品牌

新品发布|叙说地图|上海故事

作者丨何俊宇

编辑丨李晨虹毕亦辰

审核丨叶?草

原标题:《崇明的特色地名(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