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0-24时,杭州市报告新增本土阳性98例,其中单位筛查1例、主动就诊97例,均已落实管控措施。其中上城区22例,拱墅区20例,西湖区13例,滨江区12例,萧山区20例,余杭区3例,临平区4例,钱塘区2例,桐庐县1例,建德市1例。
今天(12月11日),橙友“一竿冷”在橙柿互动App发帖称,自己的儿子和老公都在最近相继感染了新冠,并记录了二人感染到逐渐恢复的过程,包括服用了什么药,如何护理等。
以下是该橙友的发帖全文:
虽然虚拟世界里周遭都是阳性,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各种预防、隔离、治疗以及调侃信息铺天盖地。但,你的身边未必有实例吧?
家人阳性,隔离中,写了主妇日常,希望身边的人,平息某些疑虑,当然,希望你健康平安,只生欢喜。
儿子12月3日凌晨的飞机回杭,晚上接到电话,飞机上有阳性,需居家隔离。
在那个忽然放开的节点,说实话,各级部门都有点忙乱,虽然我们严格按要求2日就去报备,诸事积极联系社区,然而反馈混乱且滞后,以致出了点小岔子。
3日、4日、5日上门核酸,均为阴。6日傍晚儿子开始发烧,39°c。他蔫着说浑身无力,头晕,手发麻。又坚持自己是食物中*,因为两天前吃了高考复习时提神用的咖啡豆。而我直觉他是被传染了。果然,到晚上就有流调电话打来,初筛阳性。
给他吃了一粒布洛芬,当晚体温降到38°c,人就鲜活了。7日早上再一粒布洛芬,降到37.6°c。问他感觉,除了喉咙有点痛,其他都还好,就是没力气。
中午要吃麦当劳,只要他吃得下,管他油炸食品是不是对咽喉不友好呢,体力恢复最要紧吧。
因为也没啥特别厉害的症状,就没再吃药。想起家里有我妈种的蒲公英,加了一个陈皮、两个梨进去,煮了水给他喝。蒲公英清热解*抗菌消炎,对喉咙好,但苦寒。陈皮祛痰止咳,又是温性,可以中和一下。关键这两味药食兼用,不怕吃坏。
9日儿子已经基本恢复,除了偶尔几声咳嗽。
9日傍晚,老公开始发烧。38.6°c,也是头痛,乏力,肌肉酸痛。(为什么是老公感染了,我没有。说不好,不过他待在公共空间的时间比我长,有时还不戴口罩。我虽然承担了大部分事务,但出现在客厅、厨房就戴N95口罩,做完事就回房间待着。这只是猜测。)
如法操作,10日烧退,37.4°c,也是除了有点咳嗽,无其他症状。
两人胃口都好,没说失去味觉啥的。昨天晚上他俩吃的是肯德基,生病还讲啥原则,想吃啥就吃啥呗。
我家顶楼带阁楼,儿子在阁楼有独立卫生间,老公在主卧带卫生间,我客卧加客卫,算是有比较好的隔离条件。如果家里只有一个卫生间,要居家隔离真是挺难的。
每日三餐、水、药,一应用品,都是放在门口,他们递出来的所有,先不碰,用75%酒精消*液一阵喷,隔一会儿再拿去清洗,洗完用一只大锅煮一二十分钟。这样还杀不死的话,那么奥密克戎先生,我敬他是条汉子。
个人浅见,药不用备太多,退烧药必须备,布洛芬很灵。不要乱吃药,中西药混着一股脑儿吃下去,极易出其他问题。大量喝水!大量喝水!大量喝水!我家两位的症状比重感冒要轻,症状来去如风。
网上流传的那张参考症状表格说“味觉减退”,这会儿忽然一拍脑袋,天灵盖打开:“不就是我们平常生病吃东西没味道嘛。”换成“味觉减退”咋那么吓人呢!
另,除了病人,更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