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匆匆过客,看多了花开花落,见惯了潮起潮落,便觉得纵然红尘滚滚,内心早已逐步淡然恬静;纵使有明媚的春光,依旧能触及心底蕴藏的阴霾。北宋有一位词人就写下了一篇感言,让人深思。
少年游宋代:晏几道
离多最是,东西流水,终解两相逢。浅情终似,行云无定,犹到梦*中。
可怜人意,薄于云水,佳会更难重。细想从来,断肠多处,不与今番同。
晏几道是宰相诗人晏殊的第七子,也是北宋著名的词人,曾担任开封府判官等职务。晏几道七岁能写诗,十四岁参加科考就中了进士。不过由于出身富贵,珠围翠绕,锦衣玉食,每天都过着逍遥公子的生活。
不过好日子也有终结的时候,晏几道家道中落,父亲离世后他顿时感到世态炎凉,他的对手们也嫁祸与他,将晏几道逮捕入狱。后来宋神宗虽然开恩赦免了他,从此却一蹶不振。晏几道为人孤傲,苏轼曾经托*庭坚想要结识他,却被婉言拒绝。晚年时蔡京也请他写词,他也只是敷衍几句,没有一句赞颂这位显赫的人物。
这首词抒发离别怨情,上片分写云、水,为下片反衬作好铺垫。离别跟这样的情景最为相似,二水分流,一个向西一个朝东,但最终还能再度相逢。即使情感浅薄,好象白云行空飘然不定,但仍可相逢在梦中。
开篇先以双水分流设喻,第三句却又反过来说,流水不足以比喻两情的诀别。再用行云无定比喻对方一去杳无信息,但行云还能入梦,语意再次翻复,柔肠百折。
下片翻进一层,人情比行云流水还要浅薄且无定性,即使佳期密约,难以使人信从。认真回想,从前的种种,虽然多次令人肠断,但都与这次,截然不同!结拍三句直抒情怀,是词人内心的表露和情感的宣泄,读来荡气回肠,一唱三叹。作者运用这种艺术手法,造成回旋往复的词境,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
在作者眼里,流水有合,白云无定,而人心比流水无情,也比白云更加飘忽不定。晏几道之所以有这番感叹,当然是与他的家境有关。想当初他归为宰相府的公子,又是才华横溢,多少人想接近都没有机会。
可是后来门庭冷落鞍马稀,也正所谓人走茶凉,没有了鲜花和掌声,面对的都是冷言冷语和鄙视的眼光,曾经的荣华富贵就像大厦在一夜间呼喇喇倾倒,甚至悄无声息地树倒猢狲散。晏几道内心是拔凉拔凉,眼泪也流干了。痛定思痛,他终于明白富贵不常有,贫贱岂生根。回忆过往,他只能发出一声轻叹,“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