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朝阳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寻找甘青地域山水的灵魂和艺术的归宿青海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又快又好的偏方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566445.html

李俊(笔名李犂)年生,甘肃临夏人,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获文学学士学位。—年修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材料与技法工作室研究生课程班。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中国人物画研究会会员、清华大学访问学者,绍兴文理学院美术学院教授。

《雪域香浪》

《积石雄关》

李俊作品《祁连涌波涛》

家乡是心间最柔软的部分,甘青地域山水的灵*已成为李俊老师的精神寄托,这不单单是因为人缘,而是真正的喜欢;他到过不少地方写生,但从未有一个地方能让他如此流连忘返,投入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去体会去研究去表现,这一点足以证明他对甘肃、青海的热爱。

他的画中,我们既可以领略笔墨变化的神奇,亦可观赏到光色交融的魅力,既能在线条诡奇的变幻中体味传统的遗韵,又能在大墨色的冲撞中感受表现主义的力量。

青海,是他认为最有可能实现艺术理想的地方。对李俊老师来说,甘肃、青海的山水在形态上是自己创作绘画艺术面貌的一个独特条件,但只有样式的独特是不可能实现山水画在当代的转型的,要在表现语言、审美观念、当代精神、艺术个性和个人情感的综合呈现下才有可能,并且要有很高的艺术修养和创新能力。

所以,他以真性情写真山水,给自然景色赋予精神灵*和艺术生命,从他的作品中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这种感染力。他作为一个在传统基础上创新型艺的术家,在奋斗的道路上遇到过多种困难,历经磨练,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

他的多样性创举受到了浙江绍兴画坛的瞩目和推崇,带有构成形式的山水不仅符合绘画艺术的发展规律,而且也符合人们的审美观点和审美意识,具有现代性和时代感。它表现了中国山水画的新形式,也表现了中国山水画的新思想。

从他创作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南方青山绿水风光的无限寄情和对西北山水精神的崇拜。也能从画中充分体现出他多方位探索的精神。在带有构成形式的山水画中不仅对山川景色充满着自然生机和春意盎然的生命情怀,蕴藏着天地葱葱郁茂的清闲气象和生命活力,而且也把自然山川的美体现出来,从而达到情和景的交融境界,充分显示出画中的诗意。他已经领悟,艺术的本质不在于生活的表象,而在于个性和鲜明的表达。说李俊老师的艺术语言具有现代性,是因为他不仅大大地扩展了中国画的语言,而且也和西方现代绘画语言大相径庭。在超越中西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新的语言形态来,是李俊老师绘画语言现代性的要旨所在。

他所追求的,是通过对人性之美好的描绘,对个性弘扬,来体现人文关怀意识,因而其境界博大而热烈。带有构成形式的甘青地域性山水是独特的艺术创造,不是重复古人或纯形式主义的艺术作品,表现了中国山水画的新形式和时代精神,从而得到了人们的称赞。然而李俊老师认为变革始终是不容易的,很多画家也尝试着对中国画进行变革,但因为突破不了自身的局限而回到原点。

李俊老师坦言,这多年来,他没有画出一幅让自己满意的作品。实际上,他对于中国画的思考更加远深。我跟他同样一个观点:中国画在外国人看来千篇一律,因为风格太像了。我们需要时代精神,需要有更多个性的东西在里面。在我看来,创新中国画是“点自家灯火”,只有多元才能让中国画登上世界的舞台。

我记得苏东坡曾语“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李俊老师的作品用苏东坡的文来表现他的艺术和胸襟非常贴切。在甘青地域的真山真水间,李俊老师找到了他艺术的泉源和人生寄托与归宿。在这里,他的艺术翅膀是自由飞翔的,他的情怀是随性抒发的,他的率真直接在画笔的书写中无余地呈现,他的人和生命与这片天地是融合的。

他以自己的真性情写这里的真山水,达到了“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这种突破有两点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是大胆用水墨表现浙江城市景色,二是用西画风景的原理以水墨语言表现山水,这种中西融汇的结合,在有代表性的人物画中,他也是表现得最彻底的。他的山水画给人一种全新的审美形态,给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觉体验。

《祁连涌波涛》丰富的色彩变化,把青海山水的风貌表现得淋漓尽致,画中的山石、流云,都是写生创作的,鲜活而生动,地域和时代特征鲜明,笔墨、色彩、光影、空间、景色形成一曲美妙的交响乐,中国山水画的气韵在一种全新的语系下呈现出来,形成新异的审美品格和效果。

《山外来客》是李俊老师《祁连涌波涛》的姐妹篇,基本是同一角度表现山石,但白云的表现,更明亮透彻;寥寥数笔飘动的线条,在橙*色和浅灰色的生动对比中,一派高原的祥和恬静,紫气东来,霞光万丈的景象跃然而出;远处山云和近景残雪朝阳争辉,充分地表现了青海高原的诗情画意,把彩色发挥到了极致。

《积石雄关》《雪域香浪》等作品同样在这种新的山水画语言中呈现出独特的艺术效果,令人神往,魅力无穷。在表现甘青地域山水中,他在技法上有个突出的特点是以“彩”入笔墨,以实景表现达到如此高度的,李俊老师是一个代表人物。他带有甘青地域特点的山水画,有别于其他画家对西北山水的表现,他在笔墨的运用上更直接,看似随意,但笔笔见功力修养,恰到好处,于写意中形神兼备,加上他对空间造型的处理,巧妙利用色彩的能力,使作品呈现出独特的审美品格,自成一体。

我可以说,在表现甘青地域山水成就卓绝的画家里面,李俊老师是很突出的,他的山水不是表面的再现,而是对甘青地域山水深刻理解后灵*的表达。

李俊老师对甘青地域山水画的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是:一是他发明创造的“带有构成形式的样式”的地域山水画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所描绘的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二是填补了青海利用综合材料表现中国画的空白,所以说“带有构成形式的样式”的创造,为当代甘青地域性山水画的形成和辉煌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三是李俊老师在触汇中西、开拓中国画山水当代发展道路的实践中,始终坚守一个根本原则,就是传承传统中国山水画的审美精神和语言特征。

李俊老师对青海的厚爱,使青海的山水画见证了当代中国画山水变革的一个灿烂的篇章。同时,青海也因他的艺术成就而多了一道绚丽色彩。在以色彩表现甘青山水画的当代画家中,他不但走在了前面,还达到一个标志性的高度。

书写性的用笔、淋漓润透的墨色和整体气韵的营造,使他的写意山水画成为具有强烈时代性和地域特点的当代山水画重要代表之一。《蠡城印象系列》水墨淋漓、光影交错、没骨写意、水光倒影、形式组合,整体处理手法加上水墨画的气韵变化,一种全新的山水画图式,开辟了一个甘青地域山水画的新领域。“带有构成形式的样式”的发明创造,从此也确立了李俊老师在甘青地域性山水画探索的领先地位。

90年代末,李俊老师开始热衷于综合材料的装饰和表现主义的艺术特点,而跟胡伟先生、田黎明先生学习后,他的创作理念发生了变化,画面追求变换、交错、融汇后所呈现的大视觉效果,到了浙江绍兴后,他的创作更加自由。

他把中国传统的笔墨首先转化成结构第一,作品中越来越忽视主题,忽视所谓的内容与意义,而更注重视觉的表达和意境的抒发。这正是他所追求的。这是他向现代中国画迈进的重要一步。李俊老师作品其学术价值在于把传统水墨笔法与现代派构成、色彩相结合,丰富了中国画的语言,并强调个性化的风格,是甘青地域性中国画创新型的样本。

他运用中国画的笔墨意念来驾驭色彩,将传统色彩的平涂、填空、渲染,转化为直接性的抒情写意表现,这就大大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能力,而又不同于缺乏中国笔墨意念、着眼于光影造型的西方写生色彩系统和平面并置的装饰色彩系统。现在回过头来看,李俊老师不断探寻、实验、超越的艺术实践,几乎是二十多年中国画变革史的一个缩影。李俊老师作品引起不同意见的争议,说明他思考的和实践的,触及了大家最关心的课题,触及了中国绘画语言的本质,创造了自己的风格,这正表明他画风的独特和成熟。

作者:李积霖来源:青海日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