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熬药是中医汤剂发挥良好作用的基本前提,如果熬错一步,就会影响到药效了,严重的话还会产生*副作用,所以熬药方法尤为重要。
有人没熬过药,我一般这样交代:这次的药一天一剂,一剂熬两回,温服两回,每次约喝毫升,不用太多,也不可太少。用陶瓷锅、砂锅等,不可用铁锅、铜锅、铝锅。头煎时,先用凉水泡30分钟,添水高出药面约3到5厘米,大火烧开后小火熬30到40分钟,第二次煎时,不用泡,直接添水漫过药面3厘米,烧开后,小火熬半小时。熬一次喝一次,尽量不要过夜。
上面这一小段话,只是简单的概括,有些人听后可能还不大明白,那具体该如何熬药呢?看完下面的内容你就都明白啦!
煎药前
当我们拿到中药后,在进行煎药前,需要准备什么呢?
1煎药用具
煎煮容器以陶瓷、砂锅为最好,其次为不锈钢锅、搪瓷锅以及耐高温的玻璃器皿。一定忌用铁锅、铜锅和铝锅。
2煎药用水
现在煎药除处方特殊规定外,用水以水质纯净为原则,如自来水、甜井水或蒸馏水等。用水量视药量大小而定,一般以漫过药物3~5cm左右为宜。
3煎药用火
中医古代把火分为“武火”“文火”,急火煎之谓“武火”,慢火煎之谓“文火”。煎药时,一般先武后文,即开始用武火煎沸,然后调到文火慢慢熬。
煎药步骤
口诀:冷水泡,热火熬,注意特殊药
1冷水泡
煎药前,先将药物放在容器里,加冷水漫过药面约3~5cm处,浸泡约30分钟,以使冷水浸透中药。
注意事项:
1、浸泡后,熬药时不必另外换水。
2、一次性把水加够,熬药中途不可添加冷水。
3、若要久煎,可适当增加水量;若是急煎,可适当减少水量。
4、煎煮第二次时,不必冷水浸泡,直接将冷水添加漫过药面约3cm处即可熬药。
2热火熬
熬药用火:熬药时,先用武火快速把药液煮沸,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以免药液溢出及过快熬干。煎药时不宜频频打开锅盖,以尽量防止气味走失,减少挥发成分的外溢。
煎药时间:一般第一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要约30-40分钟,第二煎30分钟。治疗感冒类药物,第一煎10-15分钟,第二煎15-20分钟。滋补类药物,第一煎40-50分钟,第二煎40分钟。
留取药液量:一般指一剂药经两次煎煮合并后的药液量。成人取约毫升,每日分两次服用。儿童取约毫升,每日分两到三次服用。
也可煎煮一次服用一次,即头煎时大人取约毫升,儿童取约毫升,二煎时同法取用。
注意事项:
1、一剂药一般熬两次即可,每日服用两次。特殊交代,也可一剂三次,或四次。
2、一般一日一剂,熬中药不过夜。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药汁过夜容易变质。
3注意特殊药
特殊药需要特殊的煎服法,处方中会标明,药师也会提醒说明。熬药时需要留意,不要搞错咯。
先煎:即先煎某些药,再煎煮其他药。
介壳类、矿石类药物,应打碎先煎,煮沸后约30分钟,再下其他药,如龟板、鳖甲、代赭石、石决明、生牡蛎、生龙骨、磁石、生石膏等。
附子、乌头等*性药,需要先煎1个小时,并且需要慢火久煎。
灶心土、糯稻根、芦根、茅根、夏枯草、竹茹等,亦先煎取汁澄清,然后用药汁代水煎煮其他药。
后下:即将某些药在其他药快煎好时加入。一般在煎好前5-10分钟加入。
气味芳香的药物,如薄荷、砂仁、豆蔻、藿香等。
钩藤、大*宜后下。
包煎:这类药需要用薄布包好再放入锅内煎煮。比如赤石脂、滑石、旋复花、车前子等。
烊化:主要是一些胶类药物,用热药液烊化后服用。常见的有生阿胶,鹿角胶,龟板胶。
溶化:用热药液将药物溶化后服用。常见的药物有玄明粉,芒硝。
冲服:一些贵重的药物细粉不能与群药一起煎煮,多采用冲服的方法服用,即将药粉溶于药液中服。这样既有利于发挥药物的作用还又可节省药材。常见的有三七粉,羚羊角粉,牛*面等。
另炖或者另煎:一些贵重药要单独煎煮后,再将药液兑入到一起服用。常见的有人参,西洋参,鹿茸等。
煎药后
中药熬好之后,将药汁趁热倒进杯、碗,放置温热时服下即可,或者遵医嘱服用。
其实熬中药的过程既复杂又简单,需要细心与耐心。相对于古人来讲,我们熬一副中药已经非常省事了,水有自来水,加热有电器,药材洁净,保管方便,唯一不能省的是时间。从古至今,一剂中药,从拿到手到喝进肚子用的时间大概没有变化。虽然从很多方面今人超越了古人,可天道平衡,在疾病面前今人的优势并不明显。
在这个浮华、喧嚣、变幻莫测的时代,也许一次沉下心来的熬药历程,能让你对自己的身体开启一次深刻的思考,在汤药下肚前,先帮你祛除心灵上的疾病。
亲手熬一碗正宗汤药,既治病也治未病。
煎药方法与注意事项视频:
本视频原是针对中医专业人士录制的,其中关于中药煎药方法部分为前17分钟,可配合文字观看,这样会更加清楚了。
寻医问药
若还有疑问,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