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朝阳区“两会”了解到,“十四五”期间,朝阳区将构建面向全人群、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
“十四五”时期,医院常营院区、医院建设项目将实现竣工,医院名医院、名学科、名医生培育工程,医院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完善医联体布局和运行管理机制,利用互联网及信息化技术,推动医联体内资源共享整合,持续推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规范有序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探索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全流程服务,让群众看病就诊更加方便快捷。
作为中医药服务贸易试点区,朝阳区“十四五”期间将坚持中西医并重和优势互补,完善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服务体系,优化中医药人才培养和管理模式,建设区级中医药特色技术传承教学基地,开展教学培训、文化体验、旅游观光等服务,形成国内领先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基地模式。并加强中医药对外交流,培养一批中医药文化的外籍传播者,打造朝阳中医品牌。
此外,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十四五”期间,朝阳区将建立平战结合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做优做强区疾控中心,完善公共卫生监测预警体系,建成一支不少于人的流行病学调查队伍。朝阳区将持续开展慢病诊疗等培训项目,建成1-2家全科医师培训基地,提高全科医师医疗服务能力。
记者了解到,在过去的5年,朝阳区积极推进卫生事业发展,深化医疗卫生健康改革,制定朝阳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顺利完成医药分开、医耗联动等医疗领域改革。建立首个国际医疗联合体,紧密型儿科医联体、妇科医联体等专科医联体,有效促进了辖区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提升。同时,朝阳区全区新增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运行5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基层卫生网络进一步健全。截至年底,每千常住人口实际开放床位数达到7.05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6.02人,执业(助理)医师6.39人,注册护士7.05人。
此外,朝阳区还积极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向五环外转移,医院常营院区主体结构已竣工,医院局部主体结构已经出正负零,医院新址部分投入使用。
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疫情,朝阳区坚持早诊早治、应收尽收,迅速改建2医院,2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发热筛查哨点,在全市率先使用方舱CT,实现医务人员零感染,院感事件零发生。年以来,朝阳区组建了余人的流行病学调查队伍,启用集中观察点37个,核酸检测.5万人。年1月1日起,朝阳区按照固定+流动的模式,在全区共开设40余处疫苗接种点位,包括设置在朝阳规划艺术馆的区级集中常设临时接种点1处,街乡接种点42处,并根据需求设立临时机动接种点,截至1月12日24时,全区累计接种新冠疫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