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在哪里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内蒙古高原阴山山脉东南麓,起伏的丘陵地带温柔的怀抱着物产丰饶的卓资县。年,一份扶贫协作协议将卓资县和远在公里外的北京市朝阳区连在了一起。扶贫协作以来,卓资县与北京市朝阳区相关委办局、街道、乡镇紧密对接,聚焦精准扶贫,聚焦深度扶贫,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存在的突出问题,立足产业发展,持续加大产业、就业、教育、医疗、人才智力帮扶等各方面的力度。
“拳拳”京蒙情,携手奔小康。扶贫协作以来,卓资县贫困群众通过产业发展实现长效脱贫,双方技术人才交流互动,打造了一支“不走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产业扶贫——
让“内蒙古味道”香飘京城
9月,正是内蒙古水草丰美之际。飒爽的秋风一路吹过胡麻田、葵花田,吹开了卓资县旗下营镇新区小杂粮加工厂车间的门窗,最后一批绿色种植、健康榨取的胡麻油优中选优、正在装箱。
原产地种植、原产地加工,卓资县优质的胡麻带着秋阳的温暖,经过数道严格工序,最终成为浓香四溢的胡麻油,远销北京等地。“我们除了加工生产胡麻油,还有优质的葵花油、菜籽油,全部都是绿色种植、优中选优。”小杂粮加工厂的一位负责人高兴地说,这是北京市朝阳区扶贫协作的项目,有需要的话,他们的工作人员还可以到北京去接受专业的培训,“今年我们还投资了二期厂房,大家干得更有奔头了!厂里新购进了先进的设备,出的油质量更好了!希望有更多的北京市民尝到我们的胡麻油,这也是我们对北京朝阳区最真诚的谢礼!”
卓资县距离北京有公里,在共奔小康的路上,双方的手却始终紧握在一起。年,随着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大力推进,内蒙古自治区和北京市签订了《京蒙扶贫协作三年行动框架协议》。朝阳区带着拳拳真情,带着资金、技术、人才、项目,对卓资县开展产业、人才、技术、劳务等全方面的帮扶。年底,双方又签署了《携手奔小康行动协议书》,两地开展了更为深远的合作。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基础,培育产业是推动脱贫攻坚的出路。朝阳区和卓资县以京蒙扶贫协作为契机,以产业协作为重点,以项目为抓手开展工作。协作开展以来,朝阳区累计引导到卓资县落地的企业有11家,引进投资万元,带动贫困人口就业余人,利益联结带动人;共建一个产业园,引导入驻园区企业1家,引导企业累计投资4万元,带动贫困户就业80人,利益联结带动贫困人口名。
“将自家的产品销售到首都北京去!”这是很多卓资人从没想过的好事!扶贫协作后,朝阳区积极帮助卓资县拓展“名特优”销售市场,尤其是大力开拓北京市销售市场,通过北京市朝阳区发改委和总工会等部门组织的“工会牵手搭桥、助力精准扶贫”等活动,鼓励朝阳区各企事业单位、帮扶干部,通过开展“扶贫爱心购”“以买代帮”“以购代捐”等行动,积极采购卓资县的扶贫产品,通过进社区、进机关食堂等活动,帮助卓资县特色农畜产品进京销售0余万。
风景优美的卓资县物产丰饶,西兰花、熏鸡、杂粮杂豆、莜面、亚麻籽油等产品,遵循着“绿色、生态、甄选”的种植加工理念,闻名四方。如今,在北京市扶贫支援办和朝阳区的帮助下,这些优质绿色产品已经投放到北京各双创中心、国有商超,基本完成了销售渠道建设,“内蒙古味道”香飘京城!
“扶贫车间”带动贫困人口小区内就业
扶贫车间——
让贫困户实现
就业与增收双赢
“哗啦……”清澈的自来水欢快的从水龙头中倾泻而出,辣椒、豆角被冲洗的更加青翠。上班的丈夫就要回来吃中饭了,67岁的谢改筱加快了做饭速度。
住上新楼房,日子有奔头
异地搬迁前,谢改筱和丈夫住在大山的土房里,井水做饭、砸炭取暖,全家人靠天吃饭,“那时一身的力气,日子过得也紧巴巴的,从来没想过老了还能住上楼房!”从大山里搬到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福康社区,谢改筱住进了窗明几净的楼房里,楼里有电梯,室内有卫生间,漂亮的新家让谢改筱笑得合不拢嘴。
为了确保贫困户实现易地搬迁就业脱贫,朝阳区帮助卓资县援建福安、福康两个易地移民搬迁小区扶贫车间,直接带动名贫困人口就业。
产业扶贫挑起富民“大梁”巧手织就幸福生活
“小区里就有扶贫车间,老汉就在那儿上班,特别近,很方便。”谢改筱说:“楼里还挂着‘扶贫车间朝阳区援建’的大牌牌!”谢改筱的丈夫做的是公益岗折叠吨袋,工资加上每年三千多元的低保,家里的日子越过越好了!扶贫车间里,由贫困户制作的极富内蒙古特色的酒皮囊、色彩艳丽的编筐、做工精湛的汽车坐垫……件件精美耐用,心灵手巧的人每月可赚上近元的工资!
除此之外,朝阳区还为卓资县福安、福康易地搬迁小区搬迁户捐赠了价值万元的家具。“我一辈子都没出过远门,但我知道北京的朝阳区,家里的柜子、大床、橱柜,都是朝阳区捐赠的,质量好得很!”谢改筱说,她希望有机会,带着家乡的美食去趟北京,送给那些帮助过她的人!
人才交流——
留下“带不走”的
知识和技术
27岁的徐福玲是来自北京市朝阳区东方综合养老院的扶贫协作工作人员。
一大早,吃完了劲道的焙子,喝了一碗香浓的奶茶,她早早来到卓资县巴音锡勒区域性敬老院,查房、培训、梳理院内制度流程……一天的工作开始了!“我得抓紧时间,尽可能多培训一些人,把敬老院的院内制度梳理好,文档的标签也得统一化……哎呀,要做的工作太多了!我都得安排好,才能安心回北京!”
徐福玲说,她喜欢内蒙古,喜欢这里的美食!她和卓资县的工作人员、敬老院的老人相处得如同一家人,“她们约我,明年再回来看看,看看帮扶的工作开展得怎么样了,我特别愿意!”徐福玲说,她在内蒙古亲眼看到了这里的美食从种植到制作的过程,“绿色、健康、美味!即使回到北京后,我依然愿意做‘内蒙古味道’的代言人,让我家乡的人都能尝到真正的内蒙古美食!”
时刻充满干劲儿的王建芳同样来自北京市朝阳区,作为扶贫协作的工作人员,她和朝阳区康梦圆国际老年公寓的副院长丁向军被分在一个工作小组,“我们把卓资县的敬老院走了一遍,协助他们将之前所有的制度,尤其是医护制度梳理了一遍,还有药房取药的流程,老年人的护理等,都培训了一遍!”她还会做额外的护理工作,教大家如何上药、消毒、做健康档案。“这儿的人都很热情,把我当成了亲闺女!有好吃的都会送我一份,都是自家产的,不上化肥。内蒙古很多美食都是这样,原滋原味,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美食记忆!”
“虽然大家每天都很忙碌,但一切都是值得的!我们想尽可能多的留下‘带不走’的知识、技术、思想,尽可能的去查漏补缺、培训更多的人!”丁向军说,卓资县的朋友邀请他每年都回来看看,“我也想再回到这里,看看我们做过的改变怎样了,看看变得更好的卓资县是什么模样?”
从北京市朝阳区到内蒙古卓资县,山水迢迢挡不住进取的脚步。双方多层次的人才挂职交流活动频繁开展,朝阳区累计向卓资县派出挂职干部4名,78名朝阳区的医疗、教育、文化、社会工作领域专业技术人才赴卓资县开展帮扶工作。专业技术人才的广泛交流,全面提升了卓资县教育、医疗人才的综合素质,为卓资县打造了一支“不走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精心甄选——
以“内蒙古味道”
亲情回馈北京
数字看变化——自年至年,京蒙扶贫协作累计投入卓资县京蒙资金.万元,累计实施项目35个;朝阳区投入卓资县财政援助资金.08万元,累计实施项目50个。项目涉及产业发展、干部培训、健康医疗、基础设施、劳务协作、教育扶持等方面,惠及贫困人口9人次,近6成贫困群众通过产业发展实现长效脱贫,同步小康。
如果你问卓资人,想要什么样的方式回馈朝阳区的真情?他们会说,给朋友最地道的“内蒙古味道”!是的,最地道的“内蒙古味道”,是北京与内蒙古共同的温情记忆!
京蒙扶贫协作24年,一场跨越万里,细水长流的携手背后,是北京数十年如一日的温暖坚持,是内蒙古夜以继日的奋进不懈。在决胜决战脱贫攻坚之时,内蒙古以一场味道的盛宴——京蒙对口帮扶成果展暨“内蒙古味道”北京美食节,10月2日向北京人民展示草原脱贫之花的灿烂多姿,向世界人民传递美食文化的内蒙强音!
亮相北京的每一道美食,都包含着“内蒙古味道”的匠心与诚意,都有着“绿色、生态、甄选”的理念贯穿其中,是对“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福祉”的生动写照,更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最真切回应!
来源丨东亚经贸新闻记者张莉莉/文王振东/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