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好的去白癜风医院 http://www.ykhongye.com/m/大国草民·故乡的云
我曾固执地认为,我们朔内村是一个不规则的元宝型,老村核心则是矗立在元宝的凸起处。实际上,我们村是三面环山,因为北边的山太远,又被瀑河隔断,更像是在簸箕里,吕村在口上,东娄山在最里边,我们村在中间……
西边的南岗、裹脚坡和东边的东坡、黄龙岗坡度非常缓,南边的釜山、灰岭、娄山坨显得有些突兀……这是簸箕的三个边沿儿,典型的丘陵地貌。大沟、八里沟、西河沟、末林儿地沟、牛道、北河、东沟……将这一带的土地切分的七零八落、高低不平,呈现出一派沟壑纵横的景象,下了雪,也是微缩版的“原驰蜡象”!
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像蚂蚁一样穿梭在这沟沟坎坎中,感受不到狭隘与闭塞,春种秋收,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自得其乐……寻找出路或是看看外边的世界,那就一路向北了!谁也想不到,这一带曾经是燕南长城之下,是历史上的兵家必争之地,历来是刀光剑影,也曾是白骨露於野,成为荒野不毛之地!
外乡求学八年,真正离开故乡也已经三十二年,总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仿佛是一个过客,儿时的路逐渐地陌生了起来,掐指一算自己已经四十多年没有上过东坡了!
连绵的秋雨下个不停,6号下午我从村西步行了近一公里到了村东头,探望了九十多岁的二娘之后,走出胡同,看着汤汤流水在水泥路上流淌,不由地心动,索性东行,直接奔着东坡去了!
紫色天路的诱惑
因为每次回家都很匆忙,想上东坡也成了一个夙愿,这次居然了了这个心愿。
直奔东坡的水泥路上,全是掺着紫色细石子的泥泞和浑水,水泥路的尽头居然好走了,我知道,这离着我印象中的紫色天路不远了!
紫色天路是我命名的,因为我们这里山坡上全是绵软的紫翠石(台坛砚雕师们命名的),风化出无数大小玉米粒的石子,或是裸露的紫色岩石,远远望去,尤其是雨后色调更浓,俨然是一道弯弯曲曲的紫色天路了!
最初动心是十年前,本家老姑的一张照片,这位小我十几岁的老姑是学美术设计的,拍出的照片自然也多了几分情趣,我知道村南米山坡山腰的王八盖儿、西边的裹脚坡、老牛槽也都是这种地貌,但是呈现最长的还是东坡上的黄龙岗。
紫色天路的两旁是庄稼地,但是路上的泥很少,而且淌下的流水也逐渐清亮了起来,没有土地的两旁便是正在打籽的荆棵子和半黄半绿的黄柏草了!
因为是雨天,我感受不到那种紫气东来的氤氲,没有山风,也便没有了浓郁的芳草气息,但是踩着故乡坚硬的石子路,心里却是格外的踏实。
紫色天路始终是我们心头的一个幻境,当我们真正地身临其境的时候,也感觉不到那种“画中人”的感觉,唯有难以名状的宁静与踏实,这大概就是我们不舍的故乡情结吧!
石眼里的“朱雀”与“玄武”
走到坡顶,我看到路就分叉了,还有几条羊肠路,通往四面八方,我信马由缰地往下走,居然到了一个大石坑边,这里有很多块大入碾盘的石头——这是易水砚的石料,我便认为是“乱石阵”了,坑里分为两层,最下边的积水里还长了稀稀拉拉的草,陡峭的石壁让人有些恐惧,我走下第一层便止步了。
大大小小的紫翠石上几乎都有或多或少的石眼。有一块巴掌大的石头上有一颗大大的石眼,我想带走,便动了动石头的裂痕,居然酥了,我便知道这块石头不属于我了,便轻轻放下……认真地拍起自以为很美的石眼来!
可能是拍者无心、赏者有意,姐姐看了我发在朋友圈的照片后,将图片放大,居然找到了那个“丹凤朝阳”的“凤眼”,异常传神!而且上边的两个小黑影儿,居然也是两个人的形状,她说:后边放大,有个人,她尾巴上也有个古代拜相人,带着那样的帽子——又像个丑老婆儿。抽象的写意,这是我没想到的!俊青大师则是与我不谋而合:尾巴上是“玄武”!这块石头能够见到就是几世修来的缘分,带走就不必了!
细致入微——这鬼斧神工、天地造化出来的“石眼”是玄武与朱雀的化身,不能轻易带走的,这类神物带走未必是好事,物欲横流的年代,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据为己有,还是让它在黄龙岗上沉睡吧!
睡石有眼,眼中有人——我算是有些叨扰了!而且石纹隐隐褶皱像是一条摇头摆尾的龙,我蓦然想到易经里那句“初九潜龙勿用”!于是乎,我这个过客便匆匆离去了!
石缝中的生命
暗紫色的天路两边的瘦弱的黄白草,草根紧紧地扎进石缝里;而裸露的岩背上居然生出簇簇荆棵子,偶尔也有硕大的地黄或是苦菜点缀其间,绿茵茵的叶子昭示着生命的顽强!联想到我在村里拍的墙缝中的杂草,于是发了一个朋友圈慨叹生命之顽强:
顽强的生命就像是草籽,
给点阳光就灿烂!
再苦还有石缝中苦?
再憋屈还有墙缝中憋屈?
被打脸是因为你不红脸,
只为生存找出路,
不为失败找理由!
只有活不起的人,没有走不出的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没想到获得点赞41个,互动若干,可能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吧!
眺望母亲河
登高必须临顶,否则就没有了意义,于是我不顾荆棵子和酸枣棵子挂住裤子——没有刀,不算是披荆斩棘,走到了黄龙岗的最高处,眺望我的母亲河:
果然,水如明镜的瀑河在两岸树林的映衬下,像是一条玉带蜿蜒而来,汤汤而去……
我看到的这一段是磐石湾、黄水峡,这让我想起儿时北岸的小山坳里那个荷花塘,可惜早就无影无踪了!
这条河千百年来养育了两岸的庄稼、两岸的树林、两岸的人,以及肥美的鱼虾、丰润的水草……靓丽的风景或曰风姿无人顾及,但是丰厚的产出也无人留意,就像是一位母亲的无私付出,而那些儿女们理所当然地分享一样,从没有什么感恩的意思!
感恩上苍,赐予我们这条河,哺育我们世世代代灵性四溢、从而生生不息;感恩上苍,赐予我们这并不招摇的山丘,赋予我们踏实而坚硬的性格和憨厚的本性,傲立于人世间!
小石潭记
由于多少年来人们采挖石料,便有了大大小小的石坑,今年雨水大,石坑里便有了水,于是一个个小石潭就形成了!
少有泥沙的掺和,潭里的水便清澈见底,由于飞来的蓝藻,水便有了碧绿的样子。而潭边的草木也因此而茂盛了起来!这些水会留到来年的夏季,静静的,水中还会有水虫,甚至还有小鱼的雏形,这便是老人们所讲的“草籽变鱼”的传说了!
这种小石潭,在西边的裹脚坡上也有,这里很快就会变成牧羊人常来的地方,因为啃冬日枯草、春日草芽的羊要喝水,大大小小的石潭是最好的去处!
归去来兮
天渐渐地暗了下来,而我也走上了归程。
乱草棵子里一方做好的砚台坯子居然在我脚下,我弯腰捡了起来,的确不错,这是可以带走的,于是我便用手垫着带回家,几千米左右手换着拿,我的膀子开始发涩、生疼——探囊取物是有代价的!
哼上一曲《何日君再来》是很暧昧的,于是我便唱起《故乡的云》,旷野上无人喝彩,我是行吟歌者,还需要喝彩么?
雨停了,西山的云在流动,南山在云中若隐若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