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上旬,湖南省隆回县虎形山乡氤氲着初秋的气息。夕阳在山的那头摇摇欲坠,余晖里几位孩童在瑶楼前嬉戏打闹。阵阵微风也迎接着远来的客人。瑶式木楼上一位男子抱着电脑从休息亭走过,“我都和你说了,我来这直播夜晚星空的啦!”饭桌上,花瑶妹子端上一壶金银花茶。“嘎滋”一声,被翻炒过腊肉在客人的舌头上释放“野性”。“多亏老后(原名刘启后),这里才能这么好。”客人们一路走来,总能听到花瑶同胞们对他的念叨。
他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为何让这里的人念念不忘?
一份情义,让花瑶“亮”了
老后与花瑶结识于40多年前一个冬天的傍晚,为拍摄瑶山夕阳美景,他误打误撞地借住到了一户瑶族山民家里。木屋里,一家人只能借着炉火光吃饭,不敢点燃仅有的煤油灯。但是热情好客的他们把家里唯一的一张床和被子让给了老后。睡觉时,老后意外发现被子上缝补了块块补丁,心痛不已。多年后,老后依旧记得,那晚因为没有多余的床,瑶家夫妻俩抱着孩子坐在炉子旁打盹的样子。
山色美景留住了老后,质朴贫穷的瑶家人更牵动着老后的心。苦孩子出生的他,拍下了数万张展现瑶族及整个梅山地区现实生活和民俗风情的照片。90年代初,他把所拍摄记录的照片提供给当地政府,帮助隆回县成功申报第一批国家级贫困县。
“以前,我们都不穿鞋,干活都是赤脚。现在我们发展特色旅游,大家都好起来了。”大托村原村支书沈德度说,老后扎根记录、推广花瑶,也助力了花瑶山民的脱贫:水泥路蜿蜒通进深山,村路旁立起盏盏路灯,金银花布满山头;“中国魅力乡村”“湖南最美少数民族村寨”首批“省级优美乡镇”……“花瑶”着“新装”亮眼世界。
“没有他,就没有现在的花瑶。”走进瑶寨,下到3岁小孩,上到岁老人,无人不识老后。“他不是外人,家家户户都认识。前不久他来这拍摄,我都没管,当地人会招呼他吃住的。”虎形山草原村老后好友胡信松说,老后也被当地人授予“荣誉瑶族”的称号。
一份信念,让花瑶“美”了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