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医院能治好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index.html本文作者下乡第一天,学会了骑牛
半个世纪前,1.8万名上海知青来到延边地区,分别在七个县的生产队插队落户。上海知青初来咋到,对延边农村的一切事物都感到新鲜好奇,特别是对延边的黄牛更是让上海知青情有独钟。
一、初识黄牛学骑牛
下乡第一天来到生产牛棚前,有几头大黄牛或卧或站,倒嚼不己,悠然休闲,全然不顾我们一群知青新奇而激动地围着它大呼小叫。社员们将公牛称之为牤牛,视之为宝贝。我毕竟是第一次看见牛,我为世界上竟然有如此庞然大物而惊奇不己,同时,心里不免有几分胆怯。近距离观察,只见黄牛,特别是黄牛中的大牤牛,全身毛皮铮亮,梳理得一丝不乱,好象披着油亮的缎子,牛角弯弯,牛眼有一个拳头大小,炯炯有神,牛尾巴有力地甩动,膘肥体壮,威风彪悍,真是帅呆了!队里的朝鲜族阿爸依手持大扫把,给黄牛梳理皮毛,黄牛乖乖地享受着阿爸依的侍候。我心里暗想,不知道牛会不会发脾气,更不知道怎么骑牛,早就知道牛有犟脾气,就是没搞清楚什么是牛的犟脾气。小时候我母亲就说我有牛的犟脾气,今日有幸,一定要搞清楚什么是牛的犟脾气,了解了牛就是了解了我,真是认清自己的一次极好的机遇。
我壮了壮胆,试图和牛作一次亲密接触,趁牛不注意,赶紧伸出手摸了一下牛背,牛甩了一下尾巴,以示友好,可是我还吓了一跳。
征得队长的同意,我挑了一头最帅的大黄牛,试着牵起牛缰绳走了几步,见大黄牛很温顺地跟着走了几步,原来大黄牛很温柔的呀。我决定得寸进尺,学着社员的样,来个零距离接触,骑上牛背。我拉紧牛缰绳,刚要抬腿跨上牛背,大黄牛就挣扎着打转转,我被牛拉得一个趔趄,差一点摔倒。我虔诚地在心里祝愿自己成功骑牛而载入再教育史册。再来两次还是没骑上,大黄牛竟然会欺生,横竖不让我骑,我和大黄牛僵持了好一阵子,见此情景,围观的知青和社员们乐不可支。我哭笑不得,今天总算搞清楚了牛的犟脾气。
第一天出工,就碰上大黄牛的犟脾气,正在一筹莫展之际,一阿爸依教我骑牛的诀窍,把牛缰绳由中间紧紧往上拉紧,牵住牛鼻子,再一跃跨上。我一试,嗨!真好使,大黄牛不再和我打转转了,我一跃骑上了牛背。
哈哈,原来牛脾气再犟也犟不过牛缰绳,庞然大物并不可怕,我竟然可以驾驭庞然大物。
集体户三兄弟骑牛出工
第一次骑在牛背上,眺望远方,自我感觉好极了,好象找到了杨子荣打虎上山的感觉,感到我是何等地威风凛凛,敬信山河尽收眼底,革命豪情洋溢在心里,真象是进入了角色。这样,在牛背上从此开始了我生命史上崭新而沉重的篇章,大黄牛伴我踏上了路漫漫的艰难岁月,我与延边黄牛从此也结下了不解之缘。
珲春县敬信公社金塘一队上海知青徐恩慧骑上了大黄牛。
年4月,汪清县东新公社新华一队上海知青王助放牛吹笛
二、再试一试赶牛车
农村离不开牛,种地,拉秋,处处能看到牛的身影。农村主要运输工具是牛车。牛车在农村的用途很广泛,拉货、载客,收获庄稼,割柴禾,接新娘,送公粮,送粪,等等。每当我看见老牛拉着重物,累得气喘吁吁,嘴里冒着白沫就可怜它们,同时就敬佩黄牛的力大无穷,任劳任怨。作为知青,我也初步领教了什么是“老黄牛精神”。
作者本人年10月学赶牛车
当好知青,学赶牛车是基本课程也是必修课。赶车是个相对轻松的活,特别是牛车,不用赶那么紧,黄牛脾气温顺,容易驾驭。
延边牛车,基本一种款式,车厢为方形和长方形,车的两轮很大,使车厢离地高达3尺左右,以防车厢底部磕碰。两根辕木前段是用弧形圆木连在一起的,不知道是用什么办法把一块厚厚的木棍子扭曲成对称的弧形辕木直接架在牛颈上,用绳系紧,牛车轮是木头制作的,外面镶嵌着一圈铁箍,很耐用结实,两个大车轮直径足有一米多。给我的感觉好像秦始皇时代就有这种车子了,当年孔老二也好象坐着这样的车周游列国。
我明知道黄牛很温顺,我也是心有余悸,我真怕那两只牛角和那沉重的大牛蹄子,碰一下可了不得。我把这头膘肥体壮的牤牛从槽头牵出,黄绒绒的牛毛闪着油光,从他魁壮的身体里发出呼哧呼哧的喘声,靠近它就会使人产生几分胆怯。备好鞍具,把牛牵到车前,可是任你怎么推、拉、扯、拽,牤牛就是在车旁给你打转转,说啥也不进车辕。折腾了半小时也没套上车。
无奈地等饲养员回来,此时的犟牛,在饲养员的吆喝下,乖乖地进了车辕。因只用一头牤牛拉车,所以车老板不用长鞭而是用短鞭或一根树枝。牛拉车时一般不用人管,牛会自己沿着路上的车辙走,车老板坐在车前沿板上,悠然挥鞭。遇到险要处,老板下车,牵缰引路。赶车老板一般用专用术语和鞭示,口中一吆喝,鞭子一比划,黄牛就知道主人的意图。套车也是个技术活儿,会套的,把辕子抬起来顺手就可以拉牛就位。不会套的可就麻烦了,绕来绕去结果把自己用牛缰绳缠住了。赶牛车的第一步是套车,我已经会骑牛了,套车也不是难事,一学就会了。
延边的老黄牛有自己的“语言系统”,你要让它往前走,必须喊“易拉伊拉”。你要让它停下来,必须喊:“阿,阿,阿”。
第一次赶着牛车,心情不免紧张,我担心控制不住庞然大物,紧紧牵着牛缰绳,防止牛奔跑,可是牛丝毫也没有要奔跑的意思,而是乖乖地跟着我走了。得寸进尺,我又学着社员的样,骑在牛背上,脚踩着牛车辕木上,感觉更舒服。我感到很惊奇的是,瘦小的我也可以驾驭庞然大物,庞然大物真是俯首甘为儒子牛。
这是我在广阔天地里的第一次大有作为。万事开头难,后来我已是熟练的小车把式了,达到了得心应手的水平。赶着牛车,好像是驾驶着牛车,走在乡间的小道上,悠闲中透着潇洒;走在崎岖的山路上,刺激中方显英雄本色,感觉绝对比当今开着越野车还要酷。
年,珲春县马滴达上海知青宋爱敏拉着牛车往地里送肥料。
年夏,延吉县朝阳公社东成九队上海知青章伟康在大田里拉牛车送种子
年冬天,在冰冻的富尔河上安图县两江公社上海知青庄炳镇赶着牛爬犁拉柴
年,珲春县马滴达五道沟上海知青赶着牛车出工。
年夏,珲春县春化公社西土门子六队上海知青坐着牛车收工回家
三、接着试一试赶牛犁杖
农村耕地是最笨重的活,很少用驴马,因为驴马是快牲口,劲儿小,一般都用黄牛,所以每到春耕,无论时旱地还是水田地,黄牛都当仁不让、义不容辞担当起春耕的主角,所以黄牛的名声四处传扬。
赶着牛犁杖,叭叭叭地甩着响鞭很酷,扬鞭催牛虽然很神气,但是,赶牛耕地是个苦活、累活、技术活,每天跟着牛屁股,风里来,雨里去,泥里走,尘里钻。水田地里耙地,就很累很累,不仅仅是人累,牛更累,黄牛默默地承担着最累的活,气喘吁吁、吐着白沫、水田地里,亦步亦趋,在所不惜。
在社员的帮助指导下,知青逐步掌握了怎样扶犁、怎样开墒、怎样转弯、怎样犁横头、怎样耙地——怎样直耙(通耙)、怎样斜耙(锁耙)。夏季趟地时为防黄牛干活时乱啃东西,要给它戴上笼嘴,笼嘴是用荆条或竹条编的,半圆形。但是要耕好地,耙好水田地,就得使好黄牛,使好黄牛就得先熟悉黄牛,与牛交朋友,在指挥黄牛时,不能乱甩响鞭,不能鞭打快牛。黄牛会认为你是在瞎指挥,也会反抗或怠工。作为上海知青知道人与黄牛的和谐相处至关重要,也许黄牛深知知青的感情,与知青更有心灵感应,黄牛总是极力配合知青耕地耙地。
在黄牛的默契配合下,知青经过较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迅速掌握技能,也能将水田地耙得地平如镜,旱田地犁得土碎如粉,不输老农。
年春,珲春县敬信公社朝阳一队上海知青顾继兴学耕地
年夏,珲春县马滴达公社五道沟上海知青陆钧学习耕水田地
年,延吉县长安公社河龙九队上海知青倪来林在东沟赶牛犁地
四、情缘深深话黄牛
上海知青和延边黄牛心有灵犀、友情互动,点点滴滴难以忘怀:
年4月13日晚上9点珲春县英安公社八二大队生产队马棚突发火灾。听到呼救声后,上海知青张理敬和集体户的同学立即冲向火灾现场。按生产队长的吩咐,知青们先把栓在牛舍中的十头耕牛和出生不久的一头小牛犊赶紧连拉带赶的轰出牛舍。然后马上投入马棚的扑火中。大家经过二个多小时的扑火奋战,终于将大火扑灭。第二天下午劳动休息时,当张理敬走过牛舍附近的小路,这头被他救出的小牛犊仿佛有点认识他似的走近他身边并发出轻轻地呼唤声,它是在表示一种感恩之情,于是张理敬轻轻地抱住它,户友常大为快步跑回集体户,用照像机拍下这难忘的瞬间。
下乡在和龙县东城公社太兴大队的上海知青郭裕堃以亲身经历,娓娓道来:都说老马识途,其实,延边黄牛更识途,所以赶牛车也省心。年,我和几位社员一起赶牛车去收购站送烟叶。烟叶的验收过程相当顺利,一高兴,几个人找到公社食堂,一碗散装白酒、一碗二米饭加一碗海带豆腐汤下肚,也许是喝得有点多,晕晕乎乎躺在牛车上,一路呼呼大睡,根本顾不上赶车,全拜托黄牛拉我回家,黄牛不负重望,“不用扬鞭自奋蹄”稳稳当当,七拐八拐,平平安安、顺顺利利、准确无误地拉车到队里牛棚前,回头仰天哞哞,一声吼叫,唤醒主人,卸车卸套,从来不见差错。
五、源远流长评黄牛
半个世纪过去了,上海知青大部分已经离开延边回到上海,可是,延边黄牛的情缘并没有淡忘,梦牵魂萦,更显珍贵。经常想起当年,队里的朝鲜族阿爸依起早贪黑,佝偻着单薄的身子,捧着簸箕,撒料喂牛;经常想起当年知青赶着牛车上山拉柴,崎岖的山路上不小心牛倒车翻。阿爸依现在还好吗?大黄牛现在还好吗?正当时,延边来了朴衡君,在上海创办了上海延边名优农特产品馆。在市场经济的感召下,延边黄牛踏着坚定的步伐,从农村地头走向国内市场,走上居民的餐桌。上海延边特产馆延续十几年,一直热销延边黄牛腱子肉和牛尾,对上海知青更是优惠有加。知青们口碑相传,纷纷前去采购,顺便购买了辣白菜、米肠、打糕、松茸、延边大米等老知青们钟爱的美食。
延边黄牛百年来,熏陶于长白山的精气神,承受着海兰江带来的雨露滋润,更有着延边阿爸依们的精心调理和培育优良品种,所以现在延边黄牛具有优良的产肉性能,独特的肉质风味,丰富的营养含量和高档牛肉品味,在国际上可与日本的和牛、韩国的韩牛相媲美,在国内外市场享有较高的声誉和品牌效应,蕴含着巨大的经济开发价值。
远离延边几千公里,能吃上如此高档美味的延边黄牛肉,不禁心潮澎拜,感慨万千:延边黄牛一生吃的是草,使出的是全身心的力气,最后为人类奉献出了牛皮和牛肉。延边黄牛的精神深深感动着每一个关心延边的各界朋友。
老知青们力尽所能,促使将延边黄牛产业做大做强。促使延边的朋友们把延边黄牛产业打造成延边经济永续发展的支柱产业。
作者:周培兴,年出生于上海,硕士、高级会计师、注册财务管理师。年3月赴珲春县敬信公社金塘一队插队,年入延边财贸学校学习,毕业后在延边商业系统和水利系统从事财务管理工作,年作为“上海紧缺高级人才”调入上海,在国企集团公司任高级管理人员。
作者五十年前在金塘村前留影
来源:知青情缘
#黄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