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多长时间能治愈 https://m.39.net/disease/a_5762961.html目前,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基本稳定,医疗机构正常诊疗服务正在逐步恢复。然而,疫情对于医疗机构、医院管理的影响却是长远的、持续的。后疫情时代,医院管理模式将出现什么变化,互联网诊疗将如何发展,深化医改相关政策将怎么接续?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首都医科医院副院长李晓北。临时调整变规定动作《中国卫生》:疫情期间,医院除派出专家团队支援湖北抗疫之外,如何参与北京地区的疫情防控?李晓北:医院医院,呼吸病学科又是国家的重点学科,是医院的优势学科,医院原本庞大的工作量,使得医院在疫情防控当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医院除派出多名业内知名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支援武汉外,还积极参与北京市的疫情防控工作。北京市共有3家医院,医院医院医院派出专业医务人员实地参与救治。医院,其接诊的重症患者较多,在北京市医管中心统一指挥下,医院派出呼吸危重症监护室主任以及1个整医院,参与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直至五一假日期间仍在坚守。医院医院,也有医院的副院长和若干名医护人员参与管理和患者的救治工作。《中国卫生》:疫情期间,医院诊疗规模出现什么变化?目前恢复情况如何?李晓北:医院诊疗服务规模的影响非常大,尤以1月底到2月中旬最为严重。门诊方面,医院平时的日门诊量在1.2万人次左右,疫情最严重时的日门诊量降至人次以下,最少时不到人次。住院方面,医院核定床位张,在院患者数量最少时不足人。分析原因,并不是医务人员缺口有多大,而是疫情期间医院看病,以及额外增加的疫情筛查防控程序增加了就诊流程复杂性以及诊疗时长、影响了患者就医。医院的服务规模受到影响,但医院的诊疗秩序一直井井有条。而且疫情期间,医院除耳鼻喉、口腔等特殊专科外的所有门诊和住院科室均维持开放状态,同时按照实际情况安排开诊数量以及医务人员排班。正是有了这样的基础,在后期的全面复工复产中,医院才能在确保疫情防控安全的基础上,医院服务规模。五一的时候,医院的门急诊量已经恢复到平时的60%~70%,住院量恢复到平时的50%~60%。《中国卫生》:医院管理工作带来哪些影响?李晓北:新冠疫情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医院管理者提出警示: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突发医院管理过程中需要随时面对的一类非常严重的事件,此类事件的防控必须做到一种常态化的安排。新冠疫情发生后,医院的院内工作流程都做了相应调整,主要是发热门诊的流程改造、物理空间重新布局等。发热门诊是筛查、治疗、处理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的重要场所,而这两种疾病又恰恰是容易传播的疾病;发热门诊处理得当,有利于及早发现传染病、限制疾病传播、医院整体医疗的影响。因此,诸如发热门诊这种调整不应是暂时性的,疫情过后也应成为医疗机构特别是大型医疗机构常态化的规定动作,以做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来袭时的有备无患。互联网诊疗成必选项《中国卫生》:疫情期间,互联网+医疗的应用更广泛了。医院在线上诊疗方面有何拓展?李晓北: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医院诊疗规模造成了很大影响,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互联网诊疗的发展。在2月初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医院从疫情防控角度出发,抽出很大精力推进互联网诊疗工作,并于3月份获得互联网诊疗资质。互联网诊疗中,医院和医生面对面交流,在线上就可以完成诊疗。由于互联网诊疗刚刚开始,目前的诊疗人群主要限定于复诊的慢性病患者。互联网诊疗既方便了患者、降低了疫情防控压力,同时也把互联网+的概念进行了大力推广。处方和药品配送是互联网诊疗必不可少的环节,目前医院实行“在线诊疗+在线开具处方+在线处方审核+线下药品配送”模式。对于医生在线开具的处方,医院拿药、快递配药、药店购买3种选择。其中,医院规定,其开具的处方只有在纳入其互联网诊疗合作协议的药店才能购药。对于线下药品配送,患者可以选择医院合作的快递公司进行付费配送。《中国卫生》:目前,医院的互联网诊疗与医保的对接情况如何?李晓北:目前北京市有关部门正在积极推动打通互联网诊疗和医保支付的屏障。医院也一直都在紧锣密鼓地推进,预计5月中旬将实现互联网诊疗和医保的对接,互联网诊疗将和线下就诊一样按照相关医保政策执行。《中国卫生》:未来,医院的互联网诊疗有何发展规划?李晓北:互联网+医院人满为患现状、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医院学科建设水平、提高患者就医便利程度等方面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长远来看,互医院的发展是不可逆转的,其服务规模也将越来越大。医联体共建呈现新作用《中国卫生》:医联体共建在新冠疫情期间,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李晓北:年11月,医院作为牵头单位,联合周边多家三、二、医院,在北京率先成立了以分级诊疗为目标的医联体——医院医疗联盟,目前成员单位已发展为14家。医院主要在急危重症的抢救、疑难病例的诊治、学术学科引医院作用;医院医院转诊的急性病恢复期患者、术后康复期患者及危重症稳定期患者;社区医疗卫生机构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康复期患者、老年病患者、晚期肿瘤患者等提供治疗、康复、护理等服务。医联体自建立以来,一直处于良性运转状态。疫情发生之后,医联体共建又展现了新的作用。疫情期间,急诊患者和限期诊疗患者(如肿瘤手术、肿瘤化疗患者)的治疗不能中断,如何满足此类患者的医疗需求非常重要。从医院的服务空间来看,由于疫情防控的要求,已经无法满足所有急诊、限期诊疗患者的需求,为此医院提出在符合条件的医联体成员单位建设“缓冲病房”为此类患者提供诊疗服务。具体操作中,医院和几家医联体成员单位(如朝阳中西医结合急诊抢救中心等)共建“缓冲病房”,病房设在成员单位,医院派出相应科室的骨干医生、护士负责病房管理。因此,虽然病区开到了医联体单位,但是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规范等方面的要求完全同医院一样。这样的做法,保障了新冠肺炎患者的及时筛查,保证了上述患者的入院诊疗需求,也给同样受疫情冲击的成员单位扩大了业务规模。《中国卫生》:对于未来医联体的建设有何思考?李晓北:在疫情防控中,医联体共建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医联体中心和成员单位的关系也变得更加紧密了。今后,这样的为不同患者人群提供不同层级的有针对性医疗服务的模式更没有理由中断。希望未来的医联体能够更加科学、更加合理地利用医疗资源,让患者就医更加便利。通过同样的医疗质量、合理的医疗资源分布、更高的利用效率,来实现开展医联体工作的初衷,促进分级诊疗,提升患者的就医获得感。文:中国卫生杂志记者宁艳阳图:北京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