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朝阳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亲水朝阳丨温榆长河润京城北京朝阳官方发 [复制链接]

1#
人工湿地净水示范区是温榆河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率先践行山水林田湖草理念的示范区,是新时代北京生态建设的精品力作,也是温榆河公园水利工程中水体净化及蓄涝的重要保证。水是温榆河公园的灵魂与命脉。温榆河公园朝阳示范区建设坚持以水为魂、以水为脉,创造性地从净水、蓄洪、水系连通等多方着力,全面打造生态治水“示范样本”,实实在在为市民、为其它物种创造优质环境。巨型﹃净化器﹄改善水环境温榆河公园地处朝阳、顺义、昌平三区交界,清河、温榆河两河交汇处,北京城市副中心上游,是重要防洪通道,也是重要生态走廊。如何获取不竭的水源、如何为下游提供优质水源,成为朝阳示范区水治理的关键。占地面积2平方公里的温榆河公园朝阳示范区位于清河南岸,原为朝阳区孙河乡沙子营村,拆迁腾退前环境脏乱差,域内沟渠水塘以排水功能为主。“清河上游四座再生水厂的准四类再生水,是朝阳示范区的重要水源。”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水工所副所长、示范区项目水利水生态设计负责人龚俊伟介绍,“准四类再生水通过公园内净化系统后变成达标的四类水,便可排入温榆河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在示范区西园原村庄的废墟上挖新湖;将东园原有的直线型排水渠变成弯弯曲曲的小河;构筑湖泊湿地、曲河湿地、滩涂湿地等复合湿地;种植多层次、多样性的水生植物……一系列仿自然水净化系统的构建,让再生水水质得到不断净化。水波碧绿,荷叶田田,一簇簇的水草,一簇簇的游鱼,加上木桥、草地、花丛,秋风吹过,景美赛画。望着眼前的西园沁湖,谁也不曾想这里曾是一片破旧村庄。“你们可能更想象不到,这片湖下面一万吨的填料,是原来村庄的建筑垃圾的再生资源。”龚俊伟笑着告诉记者,“将废弃的建筑垃圾变成表面充满小孔的滤料,就成了非常好的净水材料,那些有吸附性的小孔既可以净化水质,也是微生物、小型水生物的家园。”如今,经过多重净化,朝阳示范区生态水面水质达标率90%以上。从水厂到公园再到河流,提质后的再生水重新回归自然,而在此过程中,公园河湖的功能也由原来的排水转变为生态景观。蓄洪“大海绵”留住“天上水”走在朝阳示范区的灰砖路上,欣赏周遭美丽的风景。你可能不会想到,脚下那一块块砖也是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后的再生产品——海绵砖。事实上,整个示范区步道铺筑、小型构筑物填充、湖底等多个部位建设,都用上了这类再生产品。温榆河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海绵砖都是内部结构稳固,能保证透水性能,也具有强度和耐久性,可以让园区内降水迅速渗入地表以下,达到海绵城市渗、蓄、滞的功能需求。”这也是示范区另一大功能——蓄洪功能一个小小佐证。事实上,整个示范区不仅是一个“绿肺”“水净化器”,也是城市“大海绵”,承载着周边雨洪的吸纳功能。“我们全面贯彻‘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进行了科学布局。除因地制宜地构筑湖渠、多样湿地,我们还建设了雨水生态调节池、透水铺装、下凹绿地等,形成雨水微循环系统等,实现涝水自然漫溢,自然淹没。”龚俊伟介绍道,收集后的雨水,用于公园绿地浇灌、道路广场浇洒,回灌地下,涵养地下水源等。“错峰汛期后,收集净化后的雨水连同再生水一并汇入河道。”温榆河公园朝阳示范区现已基本实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90%,园区径流量调蓄规模达到5年一遇24小时降雨不外排,成为朝阳北部一个“留住天上水”的巨型“海绵”。生态﹃新绿洲﹄待候鸟来栖早上六点,晨雾氤氲中,温榆河公园朝阳示范区里,除了大片的林木、花草、湖泊,游人还能看到成群的飞鸟。它们或在浅滩觅食,或在鸟桩上观望,或在水面上空盘旋嬉戏。秀丽的风景,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源,不仅吸引了游人,更吸引了一群群的“天外来客”。这不仅得益于水环境的治理,还有“以自然为本”的建设理念的有力践行。“这里既是人类的、植物的家园,更应该是其它动物的家园。”龚俊伟告诉记者,建设中,注重保留场地内现有的较好的物种生存环境,延伸、拓宽区域原有的生态环境,以期形成森林、湿地、农田等各类野生动物栖息地,最终形成一个物种丰富、自我调节、自我修复、稳定的生态系统。除了种植谷物等地面植物,香蒲、芦竹等水生植物,朝阳区还利用树桩、藤条等搭建了鸟屋、停鸟桩,因地制宜地建了人造灌木丛等,为各类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之所。水鸟来栖,这是智慧的结晶、自然的召唤。“我们相信,假以时日,温榆河公园朝阳示范区还会有候鸟翔集。”面对未来,龚俊伟信心满满,“我们希望打造一个生态系统完整的‘绿洲’,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家园。”记者:马宇晗摄影:张天一 张正晔 高春艳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