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本恶吗?我一直不信。
成功的小说,往往能深刻刻画人性。人性决定人的行动。有什么样的人性,往往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人性很复杂,在不同环境下会表现得很不一样,所以就要反复认识它,才能深刻地把握人性,从而可以看到人的行动并由此决定自己的取舍。也因此,人性刻画往往成为评判小说是否深刻的基本尺度。
《连城诀》讲述农家子弟狄云因为生性质朴,屡被冤枉欺骗,在历经磨难之后,终于看穿人世险恶,回归自然的故事。它虽然是武侠小说,但是深刻描述了人性。该书字数不多,却深入刻画了各种类型的恶人。这是金庸对人性的思考,也是作者借机对读者的提醒和交待。
01人性表现的环境
人的活动在特定环境下才能进行。所以,在小说中分析与刻画人性,需要设定能够促进人性发挥出来的环境。
这种环境的首要因素,就是要有足以激发人性表现的基本目标。人性都是在追求特定目标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而不是独立自足的。所以,它要有能促进它表现出来的目标。而这种目标,要能促进人们争夺,要有足够大的诱惑。
足够大的诱惑,才能催化出人性的具体演出。所谓的逐鹿中原,讲的就是你要有一头鹿,这头鹿是大家都想得到的,所以都奋起直追,你争我夺。也只有在具体的可以实现的争夺中,人们才有争夺动力,才能具体展现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愿望。
《连城诀》中,连城诀背后蕴藏着的大宝藏,就是足以激发人性表演的导火索,是人性表演的催化品。为了争夺这个大宝藏,杀师父的杀师父,毒死女儿的毒死女儿,害死师兄弟的害死师兄弟。总而言之,他们为了争夺这个东西,展现了各自的真实人性。
有了具体的足以激发人性充分表现的目标,还需要有具体的行为环境。这样的环境,要有利于激发人性表现。
《连城诀》中,明显表达出来人性的行为,基本上都是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进行的。如算计狄云的行为,就是在万府这个相对封闭,而且晚上显得阴森森的环境中展开的。而狄云被陷害以后,被残酷的人性折磨,是在阴暗潮湿的牢狱中。
凌知府陷害丁典,也是把他关进牢狱中。后来狄云陷入雪谷,在这个更加封闭的环境中,花铁干和血刀老祖的恶性,以及狄云的善性,都得到充分的表现。
为什么金庸要这么设计?因为只有在密闭环境中,人性才能表现得更加真实和充分。在密闭环境下,人们往往更加遵循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所以行为和要求也相对于在开放环境下更加真实。
在缺乏外在监督的前提下,身处密闭环境下的人,不必为了在乎别人的看法,而约束自己的行为,更不必遮掩深藏内心的真实欲望。而且在密闭环境中,还往往缺乏外来支援。在缺乏外来支援的前提下,人们可能因为缺乏食物或者水源,而激发自己的生存本能。也只有在生存本能的推动下,这个人的真实底限才会更加激烈地表现出来。
《连城诀》中,金庸设计了大宝藏这个足够诱人的“鹿”,也设计了相对比较封闭的环境,使众人的真实欲望和想法都能得到比较充分的表现,从而充分展示出了他们心中本来就存在的善良与邪恶。
02善良的人性
人性分为善恶。这部书的重点在于分析人在贪婪欲望的推动下,展现出来的诸般恶。但是不能忽视这种对恶性的揭示,是以人性善作为基础来比对分析的。所以,要揭示金庸在本书中对人性恶的分析,需要首先认识到人性的善良一面。
第一,狄云,个性朴素型代表。狄云个性非常朴素,而且善良厚道。即使对恶人,他也本着人的初心看待,甚至有时还救助恶人,如血刀老祖挟持他与水笙一路狂奔时,狄云不肯先逃跑还要等着他一起走。丁典是正派武林中武功最高的人,血刀老祖是邪派武林中武功最高的人,而这两个人都很欣赏狄云,为什么?当然是因为狄云身上,有比较多人性善良的光辉。
狄云是非常倒霉的主人公。万家人为抢他师妹戚芳,将他诬陷入狱。凌退思利用他来获取丁典的秘密,将他打为死囚。丁典误认为他是内探,在牢狱之中不停折磨他。等到两人终于成为挚友兄弟的时候,很快他们又阴阳两隔。
出了牢房,狄云以为这下可好了,总算出了人间地狱。但他没想到,一连串的悲惨遭遇和污蔑恶名接踵而来。于是,腿被水笙的马踩断了,还被血刀老祖挟持而奔逃,而江南四大名侠随后一路追杀,最终被困在雪谷之中。但这还不算完,在雪谷中他奋力杀了血刀老祖,却又被花铁干欺负来欺负去,似乎总是要被折磨。
面对诸多苦难,狄云始终保持善良的赤子之心。水笙骂他是淫僧恶僧,处处提防他,痛恨他,他虽然气恼,但还是打食物给水笙吃,还在关键时刻保护水笙的安全,甚至还要保护水岱的尸体。狄云身上善良的人性,在雪谷这个密闭的环境中得到充分体现。
第二,丁典,侠骨柔肠型代表。丁典不仅身怀绝世神功,更有丰富的江湖阅历。当狄云一告诉他自己的遭遇,丁典立刻就明白,狄云这是被人陷害了。他对狄云遭遇的深刻分析,让狄云本身不敢相信,但又不得不相信,因为似乎没有比这个分析更加合理的揭示了。丁典给狄云上了关于人性恶的一课,促使他的心灵逐渐打开,遇事能多想一想,而不再是以前那个傻傻的乡下少年。
丁典不仅对朋友够义气,更是坚守爱情。丁典为了爱凌霜华情愿被捕,甘心每天呆在暗无天日的牢房中,等待着凌霜华去换那一盆花。尽管两人的爱情寄托仅仅是每天隔窗相望的一盆鲜花,可是丁典却无怨无悔,感情始终如一。
后来因为始终不肯泄露连城诀的秘密,被凌知府设计陷害,丁典中毒而亡。其实,即使不中毒,丁典也不准备再多活下去。用他的话来说,当一个女子为你坚守一生,最后她为你而死,你也要为她去死了,而这是很幸福的事情。
《连城诀》重点描述的是人性贪婪和恶欲,但是因为有了丁典和凌霜华的爱情,使本书具备了难得的温情。
第三,水笙,则是自我反思型。水笙可以说是金庸给狄云准备的情感支持,或者说是一种告慰。水笙刚开始也认为狄云是小淫僧,吓得要死,恨得要命。但狄云的行为证明了他并不是小淫僧,不仅屡次救她,还给她提供食物。所以水笙逐渐反思了自己。
她最终认识到狄云不是坏人。在被困雪山的那段时间,她用狄云打下来的鹰的羽毛,为狄云制作了衣服,让狄云御寒。她不仅自我反思,还冒着个人清白被污蔑的危险,当众说狄云并不是小恶僧,反而是个正人君子。狄云听到她的话,心中非常感动和安慰。
可惜水笙也是比较纯洁的人,对人世间的险恶了解得并不多。最后,她也回到了这个令她记忆深刻的雪谷。她与狄云,两个都是不容于世而声名狼藉的人,不约而同地回到了荒凉但纯净的雪谷,这意味着他们在心灵上已经默契。
相比之下戚芳就没有他们两人幸运了,她属于命运悲惨型。戚芳也是善良的。她牵挂师哥,为师哥祈祷早脱灾难,关键时刻还救了师哥。但是,她无力改变既成的命运。她被自己的父亲抛弃,被自己丈夫欺骗利用,最后死于自己的软弱善良。她在困境之中,不像狄云能遇到丁典的开导,或像水笙在雪谷得到狄云的保护,反而始终孤苦无依,只能独自承受而最终凄凉收场。
《连城诀》中的武侠世界是恶人当道,好人备受摧残。即便在暗无天日的武侠纷争中,因为有着丁典、凌霜华、狄云、水笙等人的人性光辉,这本书的描写还是有了令人振奋的亮色。
03邪恶的人性
《连城诀》字数不多,重点在于描写各种恶人及其卑鄙人性,让读者看见的江湖不再是侠骨仁风、热血豪情与潇洒自如,而是充满了勾心斗角和尔虞我诈。这里面产生了好多恶人,他们使好人成为被迫害冤枉的对象,使他们只能或死亡或归隐地逃离纷争。
第一,万震山师兄弟三人,弑师求荣型的代表。具体来说,他们三个一个比一个阴险。在天宁寺中,戚长发杀了言达平,万震山制服了戚长发。他们三个人,你算计我,我算计你,不仅没有丝毫同门情谊,反而相互拆台,相互残杀。
先说狄云的师父戚长发。戚长发看似老实,实际上很有心机。他外号“铁锁横江”,可见他富有心机的程度。他不仅有心机,还很阴毒,为了《连城剑谱》联手师兄弟杀害亲师。
为避免连城剑法流传他人,他故意教错狄云和女儿,把梅念笙教给他们的剑法搞得花里胡哨,但是一点也不实用。狄云在武功增长以后领悟到,戚长发这样教导弟子,实际上有很大的危险性。高手对决,一招一式都很关键,他这样教了很多没用的招式,关键时刻徒弟还不让人一刀捅死?奇怪的是,他连自己的亲生女儿也是这么教的。
跟他类似的是万震山。万震山基于同样的目的,也不教给弟子真实的功夫,甚至他教亲生儿子万圭的功夫也是错的。
万震云城府也很深,不仅阴毒,而且残忍。万圭知道父亲教的是假的剑法后就问,为什么连亲生儿子也骗,他却说:连你一共八个弟子,为了骗他们只好顺带连你也骗了。万震云不仅骗儿子,而且杀师父,杀师弟,更杀弟子。
他和二师弟言达平、三师弟戚长发联手杀害师父梅念笙。后来又设计杀害戚长发,还把戚长发的尸体砌在墙里。因为徒弟吴坎试图调戏戚芳,他与儿子故技重施,又扼死吴坎,并且把吴坎的尸体也砌在墙里。
比戚长发和万震山恶性稍微少一点的,是言达平。当然,他本质上也是坏人。他为了得到连城诀,与师兄弟联合起来杀死恩师,这是不能被原谅的恶行。他为了挑拨戚长发和万震山的关系,还教给狄云古怪剑招,以便让万府和戚长发师徒之间相互敌视,并且引发了他们之间的争斗。
第二,凌退思,阴狠贪婪型的代表。因为凌退思的贪婪和阴毒,丁典和凌霜华虽然纯洁相恋,最终却一个被囚监牢,一个困守高楼,近在咫尺而不得相见。
凌退思既是朝廷的知府,又是武林的帮主。身兼两职的他,本来已经过得很好,没有必要再追求什么更多的金钱。但是他不,他非常贪婪,他还想要富可敌国的大宝藏。为了得到这个宝藏,他利用女儿与丁典的爱情诱捕丁典,残害丁典并把他投入大狱,结果也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怎么办呢?数年监禁和每个月例行的拷打,对丁典这个硬骨头来说都没有用。只有一招可以使了,就是利用女儿死去,让丁典心神震荡,然后给他下毒,下很厉害的毒药,让他为了求生,以连城诀来交换解药。
为此,他残忍地活埋自己的亲生女儿。这种行为可以说已经毫无人性,绝对不是普通人的贪婪所能比拟的了。他已经失去基本人性,由人变成了贪婪的魔鬼。
尽管如此,凌知府也只算对了一半,丁典确实因为凌小姐的死而精神受到刺激,也确实在精神受到刺激的前提下中了凌知府下的金波旬花毒。但他没有料到的是,丁典早已经打定主意要为凌小姐殉葬,即使不中毒,他也活不了几天了。所以到最后,极度阴狠贪婪的凌知府还是没有达成目的。
第三,花铁干,伪君子型代表。花铁干本来是“好人”,是南四奇之一,在武林中享有莫大的盛誉。后来还为了武林正义,一路追杀血刀老祖而被困雪谷。
但就是因为被困雪谷,激发了他身上本来的恶。他为了争夺杀死血刀老祖的名声,误杀了自己的好兄弟刘乘风。由此精神受到很大刺激。精神刺激使他潜藏在心底的恶快速发挥出来。
他意志薄弱,贪生怕死的本性首先显露出来。他在武功足以击毙血刀老祖的情况下,向血刀僧下跪投降,气节尽失。一旦这个本性显露出来以后,其他的短板恶性就不好掩饰了,甚至可以说,在密闭的雪谷里面,在有今天没明天的环境里面,也不需要掩饰了。
他为了生存下去,不顾兄弟道义,吃了刘乘风和陆天舒的尸体。如果不是因为水笙和狄云拼死保护,甚至连水岱的尸体都要吃了。不仅吃尸体,还要吃狄云和水岱。幸亏狄云的武功及时得到提高,才不致被花铁干所害。
如果说这些是在极端环境下的偏激反应,那么花铁干在众人进谷以后的行为,就真正表现出了他伪君子的邪恶本质。他恬不知耻地说,是自己杀死了血刀老祖。不仅自己有这么大的功劳,而且污蔑水笙与狄云勾搭成奸,应该抓住狄云赶紧处死。
这些表现赤裸裸地显示了他的在本性上的恶。他在极限环境中所暴露出来的本性,已经再也收不回去了。
第四,血刀老祖,恶贯满盈型。血刀老祖本身就是恶贯满盈的代表。他基本上没干什么好事情,不仅到中原奸淫妇女,还见人想杀就杀,十足就是不杀不足以泄民愤的样子。相对于前面所说的各种恶性,他倒是比较纯粹,更不需要什么虚假的面具。他在本书出现的主要使命,似乎就是把狄云救走,然后让狄云在密闭的雪谷内学会血刀门的高级武功。所以,虽然这个人非常可恨,但多少还是对狄云的成长起到了促进作用。
第五,追宝众人,自私贪婪型。人性中的恶,还体现在武林众人你追我夺地追求连城诀和大宝藏上面。金庸笔下的武林人士,似乎没有几个好人,基本上都在为了大宝藏而争斗。这种群体性的贪婪,似乎更加令人绝望地展现了人性中的贪婪因素。群体贪婪的结果,就是群体毁灭。连同他们毁灭一起消失的,是武林人士的侠义使命感。
整个故事里,为了得到连城诀,戚长发欺骗徒弟抛弃女儿,万震山杀完师弟杀徒弟,万圭杀妻,言达平挑拔两位师兄互相残杀,戚长发师兄弟弑师,凌退思活埋亲女等等。同时,还有被激发出来的心底的恶性,这些恶性最终又被贪婪所俘虏,如花铁干最后去追求大宝藏。这些被欲望蒙蔽了心灵和眼睛的人,践踏尽了世间所有的情义和道德。
04善良受损后最终战胜邪恶人性
金庸在书中重点在于展现人性恶的一面,那么人性分析最终的结果将会是什么呢?从金庸给出的结果去看,善良人性在受到损伤之后,最终还是能战胜邪恶人性的。
贪心者死。本书最后一章讲的是,大家找到了大宝藏,正是因为找到了大宝藏,他们最后都魂断天宁寺了。
连城诀被破解了,发现宝藏的各路人马蜂拥而至:万震山,万圭,言达平,戚长发,凌退思,花铁干……想得到想不到的,全来了。一大尊金佛,满洞的珠宝。群魔乱舞开始了,有人砍金佛,有人从佛像肚子里掏珠宝,有人在地上捡,人人都觉得别人抢了他的,你砍我,我杀你。有人抱住金佛啃咬,有人用头猛撞。
金庸在此所要讲的是,那些放纵贪欲的人,最终将死于贪婪。因为贪婪本身就是毒药,中毒的人将没有解药,最终都要成批成批地死去。
而只有对师父说“我不要你的黄金”的狄云,最后活了下来。他为什么能活下来呢?因为他不贪婪。如果他也想要这些宝藏,就会去触摸它们,就会中毒,也就会如同别人一样毒发身亡。
他想救师父,但已经来不及了。他能救谁呢?似乎谁也救不了。这些被贪欲控制了的人,注定要滑落无底的深渊,靠他一个人的坚守和清白,根本无法阻止。
狄云是受这些人的恶性迫害最严重的人。他被冤入狱,四个手指头被削掉,师妹嫁给了别人,坐了五年多的牢房。好不容易认了个义兄,很快又被毒死了。自己去闯荡江湖吧,又被人误解,不仅腿被踩断,更是一直被追杀。他直接或间接地承受了这些贪婪之人的罪孽,到头来却悲哀地发现,他根本没有复仇的必要,更没有复仇的机会。
最终的结局是什么呢?当“他回到了藏边的雪谷。鹅毛般的大雪又开始飘下,来到了昔日的山洞前。突然之间,远远望见山洞前站着一个少女。那是水笙!她满脸欢笑,向他飞奔过来,叫道:‘我等了你这么久!我知道你终于会回来的。’”
所以,狄云的结局还算是比较好。金庸通过狄云的经历,仿佛要告诉世人,善良人性刚开始要被邪恶人性所残害,有时候看起来都活不下去了,但是坚持下来,等待邪恶人性自我毁灭以后,就是纯净的人生了。善良的人最终还是会胜利。
05金庸为什么要这样写人性
上面回顾了金庸在《连城诀》一书中描绘人性的大致过程。他描写人性的方法是,重点突出、细节辅助并探索出路。为了达到分析人性的目的,他设置密闭环境考验人性,设计重要时刻以凸显人性。
由此需要探讨,为什么金庸这样来刻画人性呢?《连城诀》,让人在悲愤与痛苦中去体味世道的贪婪、欺诈、卑鄙与残酷。金庸描写人性恶,目的肯定不是对读者说,大家都这么坏,读者你们都跟着学坏吧。
本书的重点在于提示读者,人性恶是当代最需要